初中鲁迅文章 语文课本拒绝鲁迅文章? 原因何在
近几年,曾经有人提出:初中课本应该移除鲁迅的文章。2017年全国开始统一使用的部编本语文依然有鲁迅文章:7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册《阿长与山海经》;8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下册《社戏》,9年级上册《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9年级下册《孔乙己》。
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也许,这种呼声代表了一部分人对鲁迅的不解与厌恶吧。为什么有人不喜欢鲁迅,希望他的文章从课本移除呢?有以下的原因:
1、杂文深奥晦涩难懂。
鲁迅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杂文,其次是小说。鲁迅杂文因时代的关系,写得不够直白,用了很多暗喻和反语。有时要看懂他的杂文,还要看下面的注释,搞清楚来龙去脉。因此,现代人跨时代去读懂他的文章会比较辛苦。
2、文章语言冷僻生硬。
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就是鲁迅的《狂人日记》。白话文脱胎于文言文,肯定还会有生硬的痕迹。和现代成熟的流畅的白话文相比,鲁迅的文章不容易被现代学生所接受。所以选编教材时候,都力求挑选他的贴近学生生活和浅显的小说和散文,议论文只选录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3、文章拆解过分解读。
感觉鲁迅文章枯燥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有的老师没有讲好课。有的授课过分的肢解和剖析课文,力求面面俱到。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更难学。
4、思想偏激直指人性。
鲁迅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喜欢嬉笑怒骂,几乎把同时代的名人都骂遍了。他的深邃思想和激进的言论,让一些人难于接受。但他像战士,以笔为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是最有骨气的文人,他的骨头是最硬的,而这偏偏是现代文人最缺乏的高贵品质!
对于鲁迅,至今仍然有很多褒贬争议。尽管鲁迅有很多“论敌”,有很多人不喜欢他。但这并不影响他在现代文学史的崇高地位。
伟人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蜚声世界文坛,是五四运动以来,唯一被称为“伟大”的作家。
所以,我觉得,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我们不能忘记鲁迅,我们的教材也不能没有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