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振华重工 振华重工自主研制世界最大水下整平船
振华重工再度在粤港澳大湾区超级交通工程中崭露头角,其自主研制的自升平台式碎石整平船"一航津平2"(简称"津平2")4月9日在南通制造基地下水,即将投用于具有世界级施工难度的"深中通道"施工之中。振华重工董事长朱连宇表示,公司所精心打造的这一核心施工装备,将为深中通道这样的国家工程提供必要的装备设施保障,进而为粤西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同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深中通道工程是继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领域开建的又一超级工程。中交一航局中标了这一跨江超级工程的沉管隧道工程施工总承包后,振华重工即倾力为其设计建造了这一专业整平船。这一特种船从设计到建造均实现了国产化,又因其铺设作业的高效率与自动化,而被业界形象地称作深水碎石铺设的"3D打印机"。
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11个城市分布于珠江口东西两岸,兴建一条连接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在"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构建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从中山直达深圳的通勤时间可由以往绕道的2小时缩减为30分钟,有利于大湾区城市群的物理联通变得更为畅通。
在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深中通道被列为G2518国家高速公路组成部分,是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据了解,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项目总概算约446.9亿元,是一个集合"桥、岛、隧、地下互通"于一体化的超大型工程。其中来回8车道的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在海内外皆无先例,堪称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世界级超大集群工程。据深中通道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超级通道的西人工岛工程已于2016年12月30日开工,桥梁工程等项目近两年来已先后进入全面建设施工阶段,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由于珠江口地质构造与水域环境较为复杂,深中通道的施工难度主要体现在隧道工程部分。这一粤港澳大区跨江大动脉工程的的海底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作为一条世界首次采用的双向八车道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它具有"超宽、变宽、深埋、回淤量大、挖砂坑区域地层稳定性差"五大技术难点。在海底隧道施工建设中,隧道沉管的基础整平是必不可少的前置要素,为此用于铺设每一段沉管的碎石整平船又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
此前,振华重工曾为中交一航局建造了"津平1",此前服役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填补了国内此类特种船舶建造的空白。与前者相比,"津平2"如今在性能、规格、国产化程度等方面均实现了超越,多项性能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据振华重工海工研究院项目组负责人尹刚介绍,"津平2"船体为目前世界最大,主船体为箱型"回"字结构,船长98.7米,宽66.3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型深6.5米,桩腿总长75米;铺设范围更广,整平作业最大水深40米,在船身不移动情况下,单个船位碎石铺设整平作业范围达2500余平方米,等同于6个标准篮球场,每4个船位即可完成单个沉管的抛石整平作业;整平精度更高,精确到正负40毫米。
他强调,关键是"津平2"铺设速度更快了,比"津平1"提升了一倍,最高可达到每分钟5米。
值得一提的是,与"津平1"上的施工管理系统由日本公司提供不同,"津平2"的施工管理系统是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实现了整套软件系统国产化。该系统相当于船舶的"大脑",担任施工作业"总指挥",包括设备控制、远程故障诊断、船舶定位和监控等,协调各方同时运行,发出指令,并接受反馈。
据悉,"津平2"于去年7月开工建造,历时5个月后完成了主船体分段制造和搭载,8个月实现了整船下水。其下水后,将进入桩腿安装和设备调试阶段,预计今年7月运抵深中通道现场进行调试与施工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