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食一人游克隆猫】一人食餐厅暴增 是风口还是跟风?
孤独的群体逐渐增多,伴随而来的是“一人食”餐厅开始变火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
01 灰墙灰砖灰门灰窗,极简风一人食
近来,三里屯商圈多了一家只有23个座位的面馆,餐厅名字“23坐”也因此得名,如今已经登上了大众点评“北京粉面馆热门榜”第一名。
这家餐厅就是典型的为独身人群“量身定制”的一人食小餐馆。在偏安永利国际一隅的僻静小院里,灰色系的墙面、门窗平添出更幽静氛围,店内机械臂收银电子屏、视线直达后厨的小窗铁门、座位间灰色的隔板,又给人宛若置身“太空舱”的错觉。
落座自助点餐,菜单简化成一张纸,想吃什么勾选相应菜品即可,面条粗细有六种可以选择辣度有10个等级可选,配菜也有多放、普通、少放等多个选项,对于选择恐惧症来说既减少与服务员交流,又提高点单效率。
店员在对面电动帘子处完成上菜服务,而且不会露脸,人性化同时又充分尊重顾客私人空间。餐品出餐速度很快,笔者体验当天从下单到上菜5分钟不到。如果还需要其他服务,触碰服务铃帘子就会打开。
从点餐到付款离开,服务员只在递菜单、取菜单、上菜和付款环节提供服务,顾客与服务员交流次数几乎为零。对单身主义和社恐群体来说,体验相对友好。当然如果是结伴而来,隔板也可以打开。
据23坐店长介绍,23坐的合伙人是兰州特色小吃“北27號”的创始人,北27號装修环境同属简约文艺派。由于目前23坐存在人力不足的情况,只在中午和晚上两个时段营业,客流量仍很大。
02 “一人食”餐厅方兴未艾
谈及一人食餐厅,不得不提日本的“一兰拉面”。这家面馆2013年在香港开业后,创造了食客排队7天7夜的吉尼斯记录。
进店后墙面上有座位表,有空灯亮的地方就可以入座。店内单人用餐区域有隔板区分,小隔间内还配备自动接水的龙头、杯架和餐具。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桌子上有菜单,可供选择汤的浓度、油腻度、是否要葱蒜、叉烧,以及酱汁的浓度和面的软硬度。点好之后,服务员会从小窗上菜。
在日本一人食业态已经相对比较普及,除了有一人食拉面,一人火锅、一人烤肉、一人咖啡都已经流行起来。
反观国内,一人食餐厅方兴未艾。在大众点评搜索“一人食餐厅”,北京市便有上万篇点评,也已经涉及寿司、烤肉、火锅、串串、粉面等多个餐饮品类。
在这批餐厅中,主打一人食焖锅饭的“壹食一”发展迅速。据其微信公众号显示,两年时间内门店数量已达到350家。店内单人食区间同样用隔板划分,有多种套餐可供选择,还可单加肉食丸子、菌菇蔬菜、豆制品等。
近期在抖音平台大火的“筑底食堂”,主打海鲜丼饭。其创新性的将单人食隔间加以改造,相对而坐的隔窗可移动,如果双方互不排斥,可共同进餐,为单身人群提供社交可能性。
细数这些一人食餐厅,不难发现它们在形式上都存在某种相似性,如果无法打造自身特色,很有可能起于噱头而又止于噱头,想要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对于一人食餐厅来说,考验才刚刚开始。
03 如何做好“一人食”餐厅
1、味道是根本
虽然说是看准了单身经济,但吃饭最看重的是什么?无疑还是饭菜的味道。
如果是多人一起用餐,可能还会被服务等因素分散掉注意力。但一个人的时候,全部注意力可能就主要集中到菜品的味道上了。无论如何,做餐饮味道都是第一位的。如果舍本逐末,单纯只是套用形式,跟风,注定是走不远的。
2、注重服务品质,做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
我们都知道好的服务对于一家餐饮店来说有多重要,一人食餐厅当然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在面对单人顾客的时候,可以用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代替传统的标准化服务。
因为对于很多长期“独来独往”的人来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内心其实还是很脆弱的。
加上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本身可能就会觉得比较尴尬,如果餐厅服务能够洞察到这点并且愿意在这方面花些小心思,传递出温度与感情,就会让顾客心里感到暖暖的,下次还会再来。比如可以在餐桌上贴一些暖心的文案,专门定制一些特别的餐具等等。
3、氛围营造好私密性高的温馨环境
既然主打一人食,来这里的食客除了菜品的味道当然看重用餐的环境体验。所以一人食的餐厅私密性一定要做好。
像设置封闭性好的隔间,注重贴心方便的人性化设计:配置温暖的灯光、手边就有电源、WIFI、各种调味品配备齐全、恰到好处的放置顾客随身物品的空间,适合餐厅情调的音乐等等...
米线,像小火锅、拉面、煲仔饭、寿司等单品类店里,单人用餐的食客也很多,不过这种场景下选择这类简餐多数以吃饱为目标,堂食、拼桌的环境对用餐者影响可能并不大。
但对于以“一人食”为噱头的餐厅来说,食客除了看重口味,轻松自在的用餐环境才是更重要的。
根据2018年的天猫“双十一”狂欢节的数据显示,一人食的方便小火锅销量增长210%,小型迷你洗衣机销量增加630%,迷你微波炉则增加了980%……这些数据就足以表明,单身经济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扩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