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标的画 安徽查济古村 栩栩如生的水墨画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皖南胜地有查济一村,取查氏之姓,济阳之名,建于隋而兴于清.携黄山,揽九华,临太平,望桃花.四顾环山,三溪并流.茂林修竹,千峰竞翠.山有脉,水

皖南胜地有查济一村,取查氏之姓,济阳之名,建于隋而兴于清。携黄山,揽九华,临太平,望桃花。四顾环山,三溪并流。茂林修竹,千峰竞翠。山有脉,水有源,高有隐寺之塔,下有通市之桥。白墙黛瓦,绵延十里,鸡犬相闻,老少闲舒。

牧笛荡春山,蝉鸣惊鸥鹭,红楼傍溪湾,桥隐云雾间。春披黄金甲、夏沐三溪水、秋闻桂花香、冬听龙山雪。晨雾如纱,笼罩几缕炊烟,夕阳无限,漫卷一天红霞。真山真水真诗意铺就十里画廊,古村古刹古风韵尽显万古风情,“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李白诗曰:“别有天地非人间”,确是江南水墨图。

查济古村

查济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距县城60 公里。位于黄山山脉北部,东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与九华山毗连。村庄方圆30 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

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这里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古建成群。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制定出村落规划图,对查济全村的建设作了总体布局。村外有钟秀、平岭、巴山、石门四门;环绕村围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有岑溪、石溪、许溪三条小溪穿村而过。

其中主溪流许溪河两岸为商家、经济、文化中心,溪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济阳”,溪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两岸合为“查济”。明朝三品官查绛曾有诗云:“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许溪两岸上下十余里,房屋鳞次栉比,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道长巷,素有“查村查(遮)半天”之赞誉。“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四句诗词,既道出了查济的概况,也写出了查济当年的盛景。

小桥流水人家

查济家族的起源

查济的“查”字在这里念“zha”,而不是“cha”。查济村民,十有八九姓查。据宗谱记载,查姓原是周朝伯禽的后代,周惠王(公元前676 年)肇封查邑(今山东济阳)以地而得氏,公元前314年周赦王姬延,号东安,改姬姓为查姓,为查姓一世祖也。

西汉建元年间(公元307 ~ 314 年)避石勒之乱,诸侯奔窜各郡,莫知所考。其显于泾县则自三十九世祖查文熙公,他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大建初年(公元596 年),隋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明经登第,受封为天台宰,后任宣州刺史。

唐高祖登位(公元618 年),又召兼任池州刺史。从此往返宣、池两地,途径查济,被这块秀丽的山水风光所吸引陶醉。唐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致仕归里,迁居查济,开辟村落,距今已有1380年历史。

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再加上查文熙本人为官宦出身,以严治家,以礼待人,注重教育,历代子孙大多数均为官宦。直至四十八世祖查诚为池州刺史,率兵御寇,(黄巢起义)于陵阳县(今青阳县境内)战死,唐文宗惜之,敕封王爵,官位一品,并赐匾额“忠烈”,建庙宇祭祀。

宋宣和年间,查姓五十九世祖查远官封浙江都司,后升任光禄寺正卿。其后裔常年奔波于江浙一带经商为业,逐渐在浙江海宁、江西婺源、江苏丹阳等地开辟了新的村落,如清代大画师查士标、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就是其代表人物。

后发展到北京、天津等地,因而各地查姓均属同姓异枝无不出自查姓。查姓分支后,居住查济的为震山派,迁往江浙一带的为龙山派,明朝中期,查济鼎盛时期,龙山派有同宗人携“水木根源”匾额前来查济认宗(该匾被挂在“查氏宗祠”——“仁孝堂”正中大梁之上,文革期间被毁),自此之后两派互有往来,清朝后期,家运衰败,两派来往也逐渐稀少。

但是,“查无二姓,全球一家”的观念已经烙印在每一位查氏后裔的心中。

古建筑

鼎盛一时的查氏家族

自四十八世祖查诚被唐文宗敕封王爵后,查济也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辉煌。查姓官宦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六十六世祖查郁,字忠十,号若棠。生于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1230 年),卒于元朝至元十一年(1318年),享年88 岁。

因其为人淳厚,人财茂盛,开基立业,规模宏远。建宗祠、修宗谱,将查氏排辈三十代。查郁治家严谨,家规森严,就连第四个儿子偕四因犯家规也毫不留情,当众于宗祠给予重责。查郁共有六子,受其父影响,每人都发迹。

遂于明朝宣德年间各建大祠堂一座,每座大祠堂各有特色,有的气势雄伟;有的精雕细刻;有的豪放粗犷;有的诗情画意;有的见砖不见木;有的见木不见砖。特别是祠堂内的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堪称一绝。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二甲祠、宝公祠、洪公祠、德公厅屋、怀素堂等。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查绛(任大理寺评、事、浙江按察史)平倭有功,进秩三品。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查铎(杳绛之叔),任德安推官,山西参议,广西兵备史。

叔侄俩居官清廉, 恤体民情,深受皇帝赞赏,特御赐叔侄俩于村口建造牌坊两座旌表。叔侄同受皇恩,建造牌坊,实属罕见。他们归隐后,修缮“水西书院”(泾县水西庙)来此讲学,有名弟子“双萧(萧彦、萧雍)均为当朝重臣。

清朝初年(顺治年间),查曰炜代皇祭祖(受封代驾王),钦赐匾额《帝简劳臣》。康熙十六年广东游击加都督衔查之恺授“光禄大夫”,封“救驾王”,钦赐《四代一品》匾额。康熙四十一年,“爱日堂”一门兄弟六人,先后俱登皇榜(全中进士、举人),主考官大喜,赐《蓝田钟秀》匾额悬挂在大门楼上(这些官邸、匾额均存)。

当时凡来查济的文武大员进入村口则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他们回家省亲,鸣锣开道可和皇帝一样鸣锣“十三开”。

明末清初时为查济的辉煌年代,那时,一门六进士、三进士、兄弟进士、文武进士、文武举人屡出不穷,官至翰林、京官、知府、州官、县官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发迹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建祠堂学堂,造庙宇宝塔,筑桥修路亭。当时建有108 座祠堂,108 座庙宇,108 座桥梁。现蓝山岭、万峻岭(青阳县境内)、九华山均有查济人修建的路亭。当时查济已有宅院近万座,人口号称“十万”,“泾县查村”名播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