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在哪里 夷陵之战惨败后 刘备退守白帝城 他要防什么
彰武元年,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以“为弟报仇”的名义,率大军向东吴发起了夷陵之战。由于蜀国精兵将多,而东吴名将中就剩一个陆逊,蜀对吴明显成压倒性优势。孙权遣使者向刘备求和,遭到刘备痛骂,可以说是硬逼着决一死战。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并非三国演义中那般,东吴大将甘宁被射死,这是一段是虚假的。历史上的甘宁早于夷陵之战前就病逝了,所以东吴此时此刻面临严重缺乏大将的地步。双方兵力也并没有演义中描绘得那般差了50万那般悬殊,实际参与作战的数量是蜀国八万精兵对打东吴五万精兵,但因刘备怒火中烧,仗着兵多将广,藐视东吴,可谓犯了兵家大忌;而后又不观察地形,将兵马带至崎岖的山道上扎营,营帐绵延200里,严重疏散了兵力,使得陆逊才有机可乘,让本该被动防御的吴国彻底变成了反攻。
刘备于彰武二年四月,全军覆没,损兵折将,退守白帝城。
三国演义的描述是夸张地描述刘备损失75万大军,因此他无颜面对成都父老,不敢回去。很显然这是错误的,一来刘备损失的兵马实数值是8万,这对刘备而言算不得什么;二来刘备脸皮厚号称天下第一,他借荆州不还已经把脸霍出去了,他又不在乎别人说什么。那么,刘备退守白帝城的真正用意又何在呢?
蜀国地势险峻,在三国时期进入蜀地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长江。而白帝城正位于长江岸边,又是蜀国的大门,在三国时期还是一个军事重镇。蜀国损失八万精兵,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而刘备退守白帝城守住蜀国的大门,一来是为了阻击东吴的追兵,二来是要镇住蜀国,防止发生叛乱。
若是刘备仓皇逃往成都,蜀国人必将以为刘备大势已去,只能靠成都最后这块险隘苟延残喘,而刘备立守白帝城恰恰给人营造出这样一个信号:我还有能力抗击东吴。那么内部那些离心离德的人也就不敢作乱。
这就是刘备退守白帝城的真正原因。夷陵之战兵败的第二年,刘备撒手人寰,蜀国内部迅速发生多起叛乱,诸葛亮不得不再次与东吴修好,花了近5年的时间才平息了蜀国动乱。所以,刘备守在白帝城,防东吴是次要的,防内乱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