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有重建 夷陵惨败后 为何刘备留守白帝城而不是回成都

2019-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章武元年,刚称帝三个月的刘备不顾群臣反对,毅然亲帅大军顺流东下攻伐孙权的吴国.苦求和议的孙权不得不一边命陆逊整军迎战,一边向曹魏称臣,免得吴国腹背受敌.在经历七八个月军事相持后,陆逊最后用一把大火烧得蜀汉军队大败,而刘备一路狼狈逃到白帝城.他在这里度过了剩余的十个月的人生,再也没有回到蜀汉政权政治中心--成都.既然刘备打了败仗,实力大损,那么为何他不愿回到成都重整旗鼓呢?白帝城有重建 夷陵惨败后 为何刘备留守白帝城而不是回成都首先刘备惨败后,白帝城的战略意义瞬间重要起来,甚至说它的得失决定蜀汉政

章武元年,刚称帝三个月的刘备不顾群臣反对,毅然亲帅大军顺流东下攻伐孙权的吴国。苦求和议的孙权不得不一边命陆逊整军迎战,一边向曹魏称臣,免得吴国腹背受敌。在经历七八个月军事相持后,陆逊最后用一把大火烧得蜀汉军队大败,而刘备一路狼狈逃到白帝城。他在这里度过了剩余的十个月的人生,再也没有回到蜀汉政权政治中心——成都。既然刘备打了败仗,实力大损,那么为何他不愿回到成都重整旗鼓呢?

白帝城有重建 夷陵惨败后 为何刘备留守白帝城而不是回成都

首先刘备惨败后,白帝城的战略意义瞬间重要起来,甚至说它的得失决定蜀汉政权安危也不为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著名大诗人李白对蜀地的评价。事实上蜀地外围道路崎岖,十分险要,而内部交通很发达。如果要攻入蜀地,一个方向是从北方汉中或由陇上通阴平道进入,另一个方向便是从东方的夔州,也就是当时的白帝城,可以进入。

白帝城有重建 夷陵惨败后 为何刘备留守白帝城而不是回成都

《读史方舆纪要》称夔州“控带二川,限隔五溪,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咽喉。”刘备兵败夷陵后,吴国将军李异、刘阿等人更是穷追不舍。白帝城作为蜀地东方门户,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刘备既是再狼狈,也知道放弃它,意味着主动将吴国的刀架到自己脖颈上。

白帝城有重建 夷陵惨败后 为何刘备留守白帝城而不是回成都

其次是刘备无颜面对群臣。当初刘备决定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群臣谏者甚重,汉主皆不听”;而跟随他多年的赵云也明确指出 “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讨伐孙权不是上策,但刘备同样置之不理。同时广汉人秦宓和陈天时以不得天时进谏而被下狱幽闭。

刘备如此不顾全国上下反对而进军,结果是大败而归,死伤无数。 “汉主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这段史料是记载刘备战败狼狈之象,尽管有夸张之处,但也能想象刘备败得惨烈。

到了白帝城的刘备心情是又又惭愧,又恨,又愤怒,甚至说“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耶”。身经百战的刘备居然被后起之辈打成这样,他自然不知道如何面对群臣。

再者尽管刘备逃到白帝城,但兵败的危机并没有过去。先是东吴徐盛等人争相上表攻打白底城,擒拿刘备,当然此建议被陆逊制止;后有曹魏几路大军伐吴,若吴国被灭,元气大伤的蜀汉政权生存也成了问题。刘备兵败后,巴西太守阎芝派马忠领兵五千补充刘备的兵缺,而刘备感动不已。

同时孙权与曹魏相互激战两个月没有结果,于是孙权派郑泉重建孙刘联盟,而刘备也顺势表示同意。此外,刘备逃到鱼复县直接更名为“永安”,这也能表现出刘备此时的心情,希望他大败到此为止,蜀汉永远安稳。

最后是刘备建立的政权属外来政权,夷陵惨败意味着他处理不善的话,蜀汉可以会一世而亡。历史也是有这样的例子的,五胡十六国时前秦苻坚兵败淝水,没有处理好战后布局,结果他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混乱。尽管苻坚出生的晚,刘备自然不能从他身上吸取教训,但刘备应该知道白帝城再丢失,东方门户洞开,外有吴兵,内部再有反对动荡,他的帝国更是雪上加霜。

后来刘备病危时,诸葛亮离开成都,汉嘉太守黄元趁势叛乱攻打成都。尽管史书记载黄元与诸葛亮有矛盾,这场叛乱也很快被镇压,但此时足以证明当时刘备存在内部危机。当然此处更不提刘禅刚称帝时,益州大姓雍闿谋反,并诱导孟获反叛。

正是刘备面对严峻的形式,又无颜面对蜀中群臣,他才留守白帝城。由于整日处于愤懑之中,刘备也仅仅在白帝城住了十个月便离开了人世。

(本文参阅《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三国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