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金融的逻辑pdf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2019-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生产单位角度所理解的家,过去30年正以飞快的速度在解体.比如,无论是沃尔玛,家乐福,还是国美电器,或苏宁,超市等等,这些不同的公司化连锁店正在中国的各大.中城市,甚至小镇,慢慢挤掉原来的夫妻杂货店的经营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更多的大生产公司.制造业公司,或公司化运作的连锁酒店.连锁餐馆和连锁超市等,这些都对中国"家"这一生产单位的解体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陈志武金融的逻辑pdf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中央电视台的新版<四世同堂>,其背后表达了很多愿望.但从另一角度来讲,重新恢复

从生产单位角度所理解的家,过去30年正以飞快的速度在解体。比如,无论是沃尔玛,家乐福,还是国美电器,或苏宁,超市等等,这些不同的公司化连锁店正在中国的各大、中城市,甚至小镇,慢慢挤掉原来的夫妻杂货店的经营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更多的大生产公司、制造业公司,或公司化运作的连锁酒店、连锁餐馆和连锁超市等,这些都对中国“家”这一生产单位的解体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pdf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中央电视台的新版《四世同堂》,其背后表达了很多愿望。但从另一角度来讲,重新恢复传统儒家的“家”,或“四世同堂”的境界,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现?而从金融交易、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儒家文化及儒家的家,它所形成的背后的金融逻辑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或“四世同堂”背后的金融逻辑,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今天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不仅速度之快,而且要想再建“四世同堂”模式作为中国人的安身立命,无论是管理还是经济上的安身立命,或其它方面的愿望,实现的概率可能都不会太高。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pdf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众所周知,只要是人,不管是古代之人,还是现代之人,或21世纪的人,从出生之日开始,就会面对许多未来的不确定性,如生病、自然灾害、天灾人祸、或是老了没收入,等等。正因为这一点,中国人为了防老养老,为了生老病残之时有所依靠,我们要推崇孝道文化,更具体来讲就是养子防老,通过生儿育女,让孩子好好读书,花尽钱财用以保证孩子未来能有出息,以保证将来很好地抚养老人。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pdf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的目的就是为实现不同时期之间的收入,或价值以进行跨期的配置,或跨空间的配置。

具体来讲,养子防老就是一种金融交易,只不过实现其金融交易,实现跨期、跨年龄交易的方式是通过儿女,以人格化方式来实现其价值交换。像这样的一种跨期价值交易或经济交易安排,必然要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上要有相配的制度文化,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规则。

传统中国家庭比较典型的境况是,儿女小时不能在父亲讲话时还嘴,即使跟父亲说话,也不能声音太大,基于辈分的等级差距非常重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子女还嘴,就表现出非常个性化的人格,那么以后的孝敬保障便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三纲五常”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然后是兄和弟、夫和妻。

我们每个中国人从出生开始,就已固定其在整个家庭、家族,以及社会层面的位置。而之所以儒家文化以这种形式把每一个人的位置固化下来,就是因为如果每个人所选择的空间太大,太自由,那最终就会威胁其父母、兄长,还有社会上其他人的经济安全。

而现在除了通过儿女人格化方式实现经济安全外,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另一个实现经济安全保障的安排,那就是金融市场,人们可以通过买保险,买股票,以及其它投资产品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这些现代金融产品,具有非人格化特征,而金融市场所提供的这些金融产品,也可以达到养子防老,实现生老病残的风险交易,以及达到价值跨期配置的效果。

当然金融市场发展,又有其相应的配套制度架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提及要依赖金融市场达到个人安全、生活安全,以及未来生活安全的保障。同时,法治也必须相应发展,否则,金融市场本身无法健康而深入发展。

因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三种方式可以达到价值跨期配套效果。一是实现个人经济保障的方式是通过家族、成家、嫁人或娶媳妇生孩子来实现,即人格化途径;二是通过金融市场的保险、股票以及其他投资产品来实现;三是通过社团组织实现。而人格化的养子防老方式来实现经济安全,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也延伸出其它的许多风俗、传统与习惯。

比如说休妻,共有七条。唐朝休妻的第一条原因是无子,这也是最重要的休妻理由。大概算来,所有七条休妻理由中至少有五条是跟养子防老的经济安全、交易、风险交易安全有关。我们知道,中国原来有纳妾传统,也有娶几个媳妇或妻子的传统。

因为如果一男人只有一妻的话,那这个妻子有可能不能生孩子;或能生小孩,也许只是女儿,而那时只生女儿的话,嫁出去就属别人家,那整个家族,老的少的,生活安全无法保障;或即使生儿子,也许只能生一个,也很麻烦。

就如今天人们买股票,做投资,很多股票专家会说,千万别把所有钱,都砸在一支股票上,打个比方,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篮子砸下来,所有鸡蛋都砸掉了。一句话,就像买股票分散投资一般,为什么中国人说“多子多福”,实际上是从降低风险,即风险最小化的角度来讲此事。

从金融逻辑的角度,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在2000多年前出现了儒家文化,尽管五四运动很多先知先觉轰击儒家文化中非理性、或不合理的安排,也呼吁打倒孔家店。但到后来我们发现,即使今天,即使把孔家店打倒了,如果外部金融市场没有发达起来,或没有发展起来,那么“孔家店”还是可以给中国人提供安全保障的需要。

事实上,“夫妻双双把家还”还体现出“家”和婚姻作为生产单位,作为风险交易单位,其功能使“家”的含义越来越被解体,但作为爱情的家,情感的家,在中国社会正以非快的速度重新上升,或者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让家庭重新定位在情感交流,定义在爱的层面上。

那中国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子?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曾对很多中国的大城市,省会城市,地区城市,县城,村庄,做了众多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不同地方,由于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不同,或者说金融进入的程度不同,对不同地区人的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举例来说,在“为什么要生小孩”问卷中,调查提供的答案有:第一,爱小孩,出于爱,出于感情;第二,养子防老(经济原因);第三,传宗接代(非经济,非情感原因);第四,其它原因。调查结果是:北京,大概62%的人会说,因为感情,因为爱孩子,所以生小孩;省会城市56%的人作同样的回答;而地区市45%,县城约50%的人作此回答,但农村大概只有20%的人说是因为感情。

而在回答养子防老问题时,因为经济功能,防止经济风险而生孩子的比例,北京16%,大中城市比例在18%到30%左右,县城30%,农村正好相反,62%的农村人认为是因为养子防老这个经济关系,所以去生小孩。

由此看来,如果从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意义来理解,现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城市、县城,价值观念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我在北京的很多朋友,其生活条件和收入越来越高,保险、养老方方面面安排都已安排好,他们不像原来中国传统的父母那样,看到自己儿女便想到未来的生活安全。

实际上,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中国的子女,特别是城市子女,已经从交易工具中解放出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最终可以解放个人,具体到能把中国的子女从交易工具、交易目的中解放出来。

今天,在中国的大城市或中等城市,家庭正在从原来的垂直金字塔式的名分等级,辈分等级次序的结构中慢慢转移到更加偏平,更加水平,人人平等的家庭结构中,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经济交易功能、利益交换的功能已将中国的家庭剥离出来,由金融市场来取而代之。新型的中国家庭,更多的是以情感交流,以爱情来定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人会认为这种转型带来的是更高的离婚率,让人们感到结婚以后,也没有太多安全感,但从另一角度讲,爱情终于在中国社会,能够成为婚姻的最主要基础,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给中国人带来个人解放和个人幸福的象征。

所以,现代金融产品,以其非人格化的特征达到中国传统家庭养子防老、实现生老病残风险交易、价值跨期配置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四世同堂”的交易体系无法再形成,它有可能让我们从家庭家族伦理责任中,把一些传统功能剥离出来,这或许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进程中,推动产生一种刚性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