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是个怎么样的人】明代官场第一魔咒:王阳明和李贽

2019-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明代官场第一魔咒:任何时候,千万不要去惹王守仁!打他屁股的刘瑾,跟他不对付的杨庭和,想杀他的宁王,给他添乱的江斌,有一个算一个,你可以查查他们最后都什么下场简直就是魔咒.--<明朝那些事儿>[李贽是个怎么样的人]明代官场第一魔咒:王阳明和李贽自古德中正者可全其身功而不居成而不扬故无败亡之理李贽者,矫枉过正,岂能安其身?.王守仁之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明德亲民在阳明之先,如朱熹之理学,继承孟子的"性善"思想,把天道看成是最高的最善的要求,而把人欲看成是低下的曲解的.所以,人和行

明代官场第一魔咒:任何时候,千万不要去惹王守仁!打他屁股的刘瑾,跟他不对付的杨庭和,想杀他的宁王,给他添乱的江斌,有一个算一个,你可以查查他们最后都什么下场简直就是魔咒。——《明朝那些事儿》

【李贽是个怎么样的人】明代官场第一魔咒:王阳明和李贽

自古德中正者可全其身

功而不居

成而不扬

故无败亡之理

李贽者,矫枉过正,岂能安其身?

、王守仁之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明德亲民

在阳明之先,如朱熹之理学,继承孟子的“性善”思想,把天道看成是最高的最善的要求,而把人欲看成是低下的曲解的。所以,人和行为和社会规则应该按照理的要求/最高的道德来指导。天地是人类修身的准则,也是政治生活的准则。

【李贽是个怎么样的人】明代官场第一魔咒:王阳明和李贽

某种意义上说,要求人们按照一种较高的道德要求行事,是追求更美好世界、更完善人格的应有之途,同时这一思想也认为,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价值,且人人都应该“向上”,这也是积极的。但是理学给个人自由和意志带来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如果善单纯是一个外来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对个人原有价值的否定。借用西方哲学的思路,此时的价值是外在的,对于个人来讲是一种束缚,是不自由。

【李贽是个怎么样的人】明代官场第一魔咒:王阳明和李贽

王阳明另辟一条道路,认为天道就在人心、人性中。换句话说,人性中本身就蕴含有“天道”,“心即理”,人遵从天道,就是遵从自己的心——从这里,最高的价值不再是一种外来的东西,而是来自于自身价值,因而人是自由的。天道之善都在人心之中,在人的行动中。我想,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大概把握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和“知行合一”之思想。

在政治思想上,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人们判断价值的标准是“人日常之用”——不要在高远的天道中找寻规则,而是要在平凡的人心中找寻答案。人人都是天道的主体,全国之人有同一之德,明明德就在于亲民。

一切外在的标准都失去了权威,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心性中的道德来指引自己,“良知”使人平等,也使人自由。阳明先生的思想中,有打破偶像崇拜的平等思想的萌芽,也同时具有人人皆为道德体的理想。读他的思想,实在令人快乐。

3、李贽之思想

阳明先生之思想给人带了的自由,在李贽这里得到延续。李贽认为,理学家们尊圣人为天理,抑凡夫的人性,看似立论高远,其实却是失真。他认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所有的道德都在人心之中,而人心都是人性的综合体,每个人心性中都有善与恶。君子与小人在本质上没有根本的区别,所谓的君子不言功利和小人不务道德,都是虚假。那些做出不朽功业的人,如嬴政、项羽、刘邦等都优于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腐儒。

李贽注重功业而轻视名教,鄙视传统理论纲常之束缚。既然人人都具有良知,“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那么人“贵于自得”,不待于求孔子来教导。“个人自由为李氏思想的中心观点”,所以,理所当然的,在政治思想上,他崇尚“不烦扰、不干涉”的无为之术。人心各有不同,人人各有自由,不可用武断的标准要求强求所有人一致。“天子以至庶人各修其身,则一切政事皆不劳自理。”李贽之心性学和黄老道家的思想遥相呼应。

针对尊君贱臣的专制思想,李贽对战国齐王建命运的评价比较具有代表性,论史者多感叹建的不幸,而李贽却说“饿死以无用痴汉而可以全活数十百人,犹且为之,况全齐之百万生灵乎?”这和半个世纪后黄宗羲之“天下兴亡,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遥相呼应。在当时君主专制之政体下,此种言论,自然被认为大逆不道的,而李贽个人之悲惨命运也是其思想在专制思想中应得之命运。“七十老翁何所求”,凄美,也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