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垃圾的分类】“扔”出新风口:医疗垃圾分类里是否真有“蓝海”?
伴随“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规”的颁布,围绕垃圾分类衍生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了热点。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对生活垃圾进行了严格分类,明确了个人违规投放的处罚细则,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
而根据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显示,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也将开始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执行层面,都让人们感觉到,中国的垃圾分类事业终于动真格了。
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开始,医疗垃圾分类还会远吗?
探究竟丨实地调研医疗垃圾分类情况
为了解目前医院医疗垃圾分类情况,笔者奔赴多家三甲医院进行实地调研。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正门 苏浩/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楼内标有“生活废物专用”垃圾桶 苏浩/摄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楼内,贴着“生活废物专用”字样的垃圾桶比比皆是。笔者跟随倾倒生活垃圾的医院工作人员来到垃圾暂存站发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垃圾暂存站大致分为两类,生活废物垃圾(绿色垃圾桶)和医疗垃圾(黄色垃圾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垃圾存放站 苏浩/摄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医院回收的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都会被集中存放到垃圾暂存处,每天会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车辆来分类运走这些垃圾,并且全程监督以防遗漏。
而在另一家三甲医院,笔者在医院卫生间的垃圾桶内,无意间发现了一枚带血的医用输液贴,像这样的医疗垃圾在一定程度上会混入到生活垃圾当中。
卫生间纸篓中的带血输液贴 苏浩/摄
对于患者是否了解医疗垃圾要扔到指定垃圾桶内的问题,26岁的患者李女士告诉笔者,自己前段时间刚拔掉智齿,在医院就诊时产生的医疗垃圾均会由医务人员处理,而用于口腔止血的止血棉却被吐到路边的生活垃圾桶内,且医务人员也并未告知她要将带血棉球丢到指定垃圾桶内。
由于医疗垃圾有一定的空间污染、急性病毒传染等特征,若不加强管理、随意丢弃,任其混入生活垃圾、流散到人们生活环境中,就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地以及动植物,造成疾病传播,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可预见的是,一方面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来说,加强医疗垃圾分类管理、完善分类收集体系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对于医院患者来说,提高患者医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医疗垃圾分类知识也显得至关重要。
论规模丨医疗垃圾分类产业=新蓝海?
近年来,国内对医疗垃圾的处置长期重视不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秘书长崔燕近日指出,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和疾病防控,将成为未来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主旋律,努力培育与之相匹配的国家医疗可回收试点企业并打造成为行业标杆,是重要举措。
目前,医疗废弃物的流出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的2018年-2023年中国医疗情况和危废处理产量规模显示,2023年预计医疗废弃物处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07.37亿元,同时医疗废弃物产量达到249.56万吨。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健康界整理
“如今国家正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同时垃圾回收会对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垃圾分类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热点,甚至成为一片产业新蓝海。” 成都我为明天环保社理事长黄健豪如是说。
国信证券指出,垃圾分类由“鼓励”转向“强制”将推动固废全产业链的变革与发展。从前端来看,垃圾分类的强制推进利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从运输端来看,现行准则要求生活垃圾投放、分类运输,严禁先分后混,环卫车辆需求有望提升。从末端处理来看,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短期内可能导致垃圾焚烧需求量的降低,但焚烧质量提高,有望拉动焚烧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未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创业者进入到垃圾分类行业里,探索如何将垃圾分类产业各个环节整合起来,形成属于垃圾分类行业的完善的市场化运行体系。
观现实丨医疗垃圾产业的七大痛点
有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垃圾分类目前在中国还存在许多问题,行业依旧是小、散、乱的状态。这与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地域差距、居民素质差距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表示,如今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垃圾分类方式,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村庄发展比较落后,居民完全没有建立起垃圾分类意识的情况。那么在垃圾分类的事业上城市之间有差异,城乡之间也有差异,这样的差异在垃圾分类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否会日益形成阻力不禁引人深思。
长远看来,医疗垃圾分类产业前景广阔,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未来发展必须注重解决以下几大痛点:
首先,医院内部管理混乱。目前一些医疗机构没有严格消毒处理医废,医院相关医废管理部没有直接参与到监督检查工作当中,而聘请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临时工专职或者兼职负责处理医疗废弃物。
其次,医废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医废分类收集是医废处理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不少医院经常会将医废当做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两者混杂在一起进行填埋或者焚烧。
第三,不够重视医废的危害性。由于相关健康卫生知识普及的程度有限,目前不够重视医废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危害性。另外,一些医务人员对医废真正的危险性仍然认识不足,仍然会发生随意丢弃医废,消毒不合格这类的事件。
第四,相关法规和监管不健全。国内目前主要由环卫、环保、卫生三个部门来共同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但是这三个部门在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方面分工仍不太明确,这也导致了国内医疗废弃物管理发展较为缓慢。
第五,可回收制品没有得到科学的回收利用。很大一部分的医疗废弃物是可以进行回收处理利用的,但却没有得到合理回收处理,或者回收处理手段不科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第六,运输过程及物流网络的问题。医疗废弃物回收物流不同于其他废旧物资回收物流,对用于回收医疗废弃物的运输设备和包装容器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另外医废运输设备也需要专业化配置。
第七,处理费用问题。关于我国医废处理费用收取标准方面,目前有两类标准,第一类标准是按医废重量收费;第二类标准是按相关医废产生的医疗单位的床位收费,并且处理费用在全国各地也相差很大,而且并未正式纳入医疗成本。
补短板丨加强医疗垃圾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建设
对于如何解决医疗垃圾处理能力整体不足、处置能力分配不均、医疗垃圾处理处置能力资源的浪费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表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是各地应摸清底数,深入分析设计处理处置产能与实际处理处置产能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本地医疗垃圾的种类和实际产能,结合目前和今后的发展态势,规划合理的处理处置设施和场所;对于未设立医疗垃圾处理处置企业的园区和城市,邻近的园区和城市必须建有相应的处理处置企业,并且签订有接纳处理处置的协议,该协议须报共同的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对于可以跨行政区域转移的医疗垃圾,所在企业、园区和城市必须设立医疗垃圾收集和转运的设施,并进行专门和全过程管理。
二是对现有医疗垃圾处理处置格局进行升级,为医疗垃圾的充分处理处置提供科技支撑。以前一些地方对处理处置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准入的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产生集中污染的风险比较大。目前是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时机,随着资本大量涌入市场,有必要对一些落后的处理处置企业和设施进行淘汰。
三是加强公平竞争,反对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规范医疗垃圾处理处置的价格。由于市场垄断等原因,一些地区医疗垃圾处理处置价格高企,不利于为实体经济托底,还倒逼医疗垃圾通过非法途径转移到处理价格低廉的地区进行非法处理甚至非法倾倒。
(部分素材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