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军校建校多少年 西点军校建校200年 培养无数军政人才(附图)
1802年3月16日,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第七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一项提案,决定建立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同年7月4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在哈得孙河边的军事要塞西点(West Point)正式宣布成立。2002年成了西点军校建校200周年的喜庆年。
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在200年的时间里,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中不仅出现了大批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而且还有很多人成为著名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作家、艺术家、工程师以及其他各类人才。在军事领域,美军近4000名将军和历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都是西点的毕业生,其中最著名的将领包括威廉·T·谢尔曼、约翰·J·潘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小乔治·S·巴顿、奥马尔·N·布莱德雷、马克斯韦尔·D·泰勒、诺曼·施瓦茨科普夫等。
目前,美国陆军的高层领导职位大多仍由西点毕业生把持,例如,美国陆军参谋长、美国陆军装备器材司令部司令、驻韩美军部队司令、驻欧美国陆军和第7集团军司令等,他们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西点毕业生。
在政界,许多西点毕业生在决策层一显身手,大展宏图,其中的佼佼者有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S·格兰特,美国第34任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美国第59任国务卿小亚历山大·黑格。
在工商界,不少西点毕业生成了百万、亿万富翁,如军火大王亨利·杜邦、威廉·B·富兰克林。在教育界,西点毕业生勤于著述,治学严谨,许多人如贝奇、本杰明·S·尤厄尔、詹姆斯·克拉克等,都成了著名的学术权威和大学校长。
在文艺界,西点毕业生辛勤耕耘,涌现出一批像忧郁诗人埃德加·爱伦·坡、天才画家詹姆斯·A·M·惠斯勒这样的著名文学艺术家。在工程技术领域,西点毕业生涌现出许多像乔治·W·戈瑟尔斯、蒙哥马利·C·梅格斯、乔治·S·格林这样的工程巨匠。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庆祝西点军校建校100周年时曾说:“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它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除此以外,西点军校还为拉美国家和亚洲国家培养留学生,把西点的价值观念传向四面八方。这些留学西点的异国人回国后大都平步青云,有的登上了总统宝座,有的坐上政府部门的头把交椅,成为掌管要害部门的显赫人物。
课程设置很特别
西点军校办得如此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教学机构和课程设置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机构方面,西点军校设置了行为科学与领导艺术系、化学系、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土木与机械工程系、英语系、外语系、地理与环境工程系、历史系、法律系、数学系、物理系、社会科学系、军事教育系、体育系、系统工程系等15个系。
在课程设置上,西点军校的课程具有两个基本的结构特征。第一个结构特征是31门稳定的核心课程,为所有学员打下广泛的基础知识。核心课程中有一条“数理工程轨”,包括土木工程、电气、环境、机械、系统、核科学、计算机等7类,每类由5门课程组成(3门工程学,2门工程设计),每个学员必须完成其中的一类。
核心课程同体育训练和军事科学相结合,就形成了西点军校的“职业专业”。核心课程中还有一条“社会科学与公共事务轨”,包括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军事历史、国际关系、军事领导艺术、美国宪法等课程。这些课程使未来的军官对他们将要服务的人民、政府和社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第二个结构特征是通过选择研究领域或专业领域,获得在某个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机会。选定某个研究领域的学员选修不少于9门的选修课,选定某个专业领域的学员选修10至13门选修课程。
这样,就使学员能够在工程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形成现代军官特有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使学员能够在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学术领域内和专业方面钻研得更深、更广,获得较高的学术造诣,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西点军校这种课程设置既反映了西点200年来在军事职业教育和高等文化教育上的演变和进步,又充分体现了军事教育要求文理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满足目前需要与适应未来发展两者兼顾的特殊规律。这就是为什么它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比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适应能力更强的原因。
西点精神的四大核心
建校200年来,西点军校始终以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走在美国军事教育的前列,成为其他初级军官学校学习和仿效的榜样。西点精神有多种表现,但主要体现在西点校训、荣誉准则、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改革进取四个方面。
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西点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去报效祖国。西点荣誉准则要求“每个学员决不说谎、欺骗或盗窃,也决不容忍此类行为者”。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鼓励学员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永争第一,把那些学习不够努力、德行不够好的学员淘汰出去。
这一竞争机制使西点学员的淘汰率保持在25%—30%左右,保证了西点毕业生的质量。改革进取使西点军校能够不断去掉自己传统中那些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及时把新的事物、好的事物吸收进来。(樊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