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电影简介 电影摩登时代简介

2019-05-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摩登时代>这部<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别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摩登时代简介,供大家参阅!<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上映.摩登时代电影简介 电影摩登时代简介本片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卓别林饰)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

《摩登时代》这部《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别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摩登时代简介,供大家参阅!

《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上映。

摩登时代电影简介 电影摩登时代简介

本片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卓别林饰)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

摩登时代电影简介 电影摩登时代简介

这部《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别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时值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高峰期,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苦苦挣扎。查理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发疯般地工作,以期能够获得填饱肚子的可怜工资。虽然生活昏暗无比,但查理还是努力地奋斗着。不过面对时代的萧条大潮,查理依然无法保证自己的生活,那怕是最低的要求。

摩登时代电影简介 电影摩登时代简介

而此时工厂的管理层们开始疯狂地压榨员工,昏天黑地的工作使人们开始麻木。查理自然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他成天挣扎在生产流水线上的,由于他的任务是扭紧六角螺帽,结果最后在他的眼睛里唯一能看到的的东西就是一个个转瞬即过的六角螺帽。

结果在查理的生活中一切六角形的东西都遭了殃,因为只要看见六角形的东西查理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扭。大街上一位裙子上带有六角形纽扣的女人就惨遭查理的毒手。但工厂老板可不会停手,他甚至认为工人吃饭的时间都过长,于是美其名曰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又引进了全新的吃饭机。

这种吃饭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喂"工人吃完饭,这样自然而然就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用于工作。而查理则很不幸地成为了"试用品",谁知试用的过程中机器出现了问题,不但无法停止,还开始发狂,结果搞得查理也几近疯狂。

最终,查理还是失业了,他极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地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随后他无意中成为了示威运动的领导者,但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查理在痛定思痛地想过之后,发现唯一不用担心饿死和操心生计的地方是监狱!于是他又开始策划如何进监狱,但他想尽了一切办法包括替人顶罪都无法使自己进入监狱。不过再艰苦的生活都无法改变查理善良的本性,虽然他自己都无法保证温饱,他还是在街头搭救了一个偷面包的流浪女子,并获得了这个女子的爱情,两人相依为命一同度过这个"摩登时代"。

这部影片是卓别林导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因为他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因此,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

《摩登时代》中出现了一些关于监狱中使用到毒品的场景,但根据当时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这样的表现是十分冒险的。

据说他原先已经拍完的一个结尾是:查理最终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医院,而前来看望的她的那个姑娘变成了一个修女。卓别林后来觉得这个结局"过于痛苦",而走了一条惯常路线。

影片上映后,曾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体反击,因为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资本所有者的形象。

有人说《城市之光》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但我依然认为这部《摩登时代》才是卓别林默片时代最后的收尾之作。现在回顾《摩登时代》的拍摄年代,我们不得不佩服卓别林的强大。此部影片摄制于1935年,这时好莱坞已经是有声电影的天下,无声电影已经濒临退出历史舞台的边缘,而局部彩色片也在这一年诞生,这是一个电影摄制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但很多人总是固守着一些东西不肯放弃,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古板!正如音乐届的恩雅一般,卓别林就用他的《摩登时代》向我们证明了这种坚持的伟大。

卓别林始终认为肢体语言的表现才是电影艺术的真正的精髓,而这一理念在现今电影技术大爆炸的今天依然极具指导意义。在卓别林的坚持下《摩登时代》正如传统无声电影一样屏蔽了对白,只留下少许音响和背景人声,而它也证明,经典不会因为形式而失去它的色彩。

现在人们都在赞叹这部电影的伟大,却不知道当年电影上映后引起了一场海啸级别的争议,因为影片中的讽刺辛辣而犀利,对底层工人的同情显而易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资本所有者的形象。自然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体反击,再加上很多评论人员抑或无心抑或有意的歪曲评论,导致影片中对当时社会问题深刻的反映被完全忽视,反而被认定是一部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

但真理永远不会被世俗所埋没,这部作品经过时间的洗刷过后依然被公认为影视经典,它不但是卓别林的一个个人突破,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

而对整个电影届的发展而言,也使当时技术至上的电影人看到了一部电影所应该具备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