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作品】曹保平:好剧本是一切的基础

2019-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暌违五年,曹保平导演的作品<狗十三>终于在国内公映了.这部2013年就已拍摄完成的影片却一直没有机会走上院线,如今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这五年内,曹导接连拍摄了两部优秀的犯罪类型片<烈日灼心>(2015)和<追凶者也>(2016),两部影片不仅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也都拿到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姗姗来迟的<狗十三>开始定档12.14,后宣布提档一周回忆起当初为什么选择拍摄这样一个故事时,曹导告诉「豆瓣电影PRO」:"因为我一看到剧本的时候就被它打动了.&

暌违五年,曹保平导演的作品《狗十三》终于在国内公映了。这部2013年就已拍摄完成的影片却一直没有机会走上院线,如今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这五年内,曹导接连拍摄了两部优秀的犯罪类型片《烈日灼心》(2015)和《追凶者也》(2016),两部影片不仅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也都拿到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姗姗来迟的《狗十三》开始定档12.14,后宣布提档一周

回忆起当初为什么选择拍摄这样一个故事时,曹导告诉「豆瓣电影PRO」:“因为我一看到剧本的时候就被它打动了。”已经过去了五年,曹导对于这样一份创作初心仍历历在目。

《狗十三》是一部非常符合中国式家庭教育和观念的青春片,但是它却不像我们以往所看到的那些青春片一样,充斥了太多脱离现实或无病呻吟的桥段,电影所展现的,完完全全就是当下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经历的青春阵痛。

这种痛,不来自于自己,也不来自于社会外人,它就来自于离我们每个人最近的家庭教育。父母亲人,所有人都在逼着你快快“懂事”,都在期待你赶紧变“听话”,这些来自于至亲的人的殷切“期盼”或是“善意”指责,每一次说出口,都是在逼着孩子离曾经那个天真无邪的自己更远一步。

《狗十三》定档海报:“被剥落的是天真,留下的是青春”

褪去稚嫩的羽翼,收起外露的锋芒,在长辈们的威严震慑下,我们就这样成长,长成一个符合社会游戏规则的“合格”的大人,然后再用自己所接受到的模式,去教育影响着我们的后辈们,一代又一代,反复如此。

曹导称:“这个故事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发生在普通人家的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而且它太微小了,微小到几乎出现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却没有人把它当做一回事。其实它的背后藏着这么多惊心动魄。我们在以往的青春片里看了太多‘奇观化’的展现,比如堕胎、性侵、霸陵等等,这些事当然也发生在我们周围。

这个故事虽然达不到‘奇观’的程度,但它的背后同样藏着如此多惊心动魄的缘由和转折,而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对人的影响反而是最为剧烈和深远的。”

一家人围坐一圈,男性角色处在画面前景,绝对重心的位置

片中有一场非常真实但残酷的戏份,是爸爸对女儿李玩在全家人面前进行“体罚”,他抓着女儿的头发扯来扯去,推搡着小女孩瘦弱娇小的身体,甚至扇了她几个耳光。女儿的哭声从银幕里传出来,银幕外的观众看得更是无比揪心。这个段落因为太过写实而残酷,令无数观众流下眼泪,似乎大家从李玩的身上都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这眼泪不知是因为同情角色而流,还是在安慰昔日的自己。

这可能是国产电影里少有的如此直白且赤裸地展现父母通过使用暴力来达到“教育”子女目的的桥段。观众们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一幕,会感到震惊、愤怒,或是无奈、痛心,正是因为这种“不和谐”、“不正常”的场景,触碰到了我们心底里最柔软的那部分,以至于我们几乎都要忘了,这种“不正常”在日常生活却变成了一种“正常”;以至于我们都快要忽视了它的伤害;以至于当它被集中放大并以真实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如此感同身受。

青春的眼泪,有多少是因为委屈和无奈而流

据曹导称,饰演爸爸的果靖霖在开拍之前曾表示过担忧,认为动手会不太合适,但在和导演的沟通后又并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方案,所以最后还是保留了这场戏。而饰演李玩的小演员张雪迎也展现了自己十分专业的一面,五年前拍摄这部影片时,张雪迎刚刚16岁,但是在片中却展现了很强的天赋和对角色的掌控能力。

他们还就打人的轻重程度、具体打几下这种细节进行了讨论。实际上整场戏进行到这里,已经是情绪积累很饱满,戏剧张力很充分的时候了,所以接下来发生的更像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因此显得格外真实,也很顺,最后这场戏拍了两条就过了。

对于片中的父亲角色,曹导认为他代表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中的父亲形象,威严、不耐烦、不懂表达、甚至带有一丝伪善,这种父亲的形象可以说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所赋予的权力。但导演表示并没有刻意去批判或是讽刺什么,只是想呈现这么一件普通家庭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小事。

“我们大多数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甚至以后也会成为这样的人。中国的家庭和亲人关系中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我的目的不在批判,而是想提醒观众,有些事我们忘了,并不是它不重要,而是我们不愿回忆起罢了。”

爸爸的角色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的形象

好剧本是一切的基础

作为一部描绘少女成长的青春片,曹保平导演却选择了一种较为压抑且沉静的讲述方式。它并非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残酷式”青春,而是非常生活化的日常展现。当被问到“青春片”是否算是一种成熟的电影类型时,曹导表示,它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类型,但是创作者应该警惕类型的概念。“当我们谈到一种类型片时,往往就以一个封闭的概念把这个故事给标签化了,这对于创作者来说,其实不见得是一个好事。”

《狗十三》刻画的其实是生活化的青春日常

这也是为什么,在曹导拍了那么多优秀的犯罪类型片之后,他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者导演,而是一个剧情片导演。在他看来,个人风格这件事可以具体体现在偏爱的题材、故事,或者是影片的呈现方式和技巧,这些特点肯定都因人而异,但是不应该把作者性这件事给固化。正如影片不应该被类型限制住框架,创作者也不应该被个人特点给束缚住手脚,尤其是在自己的风格还没有成型之前,更应该去尝试不同的挑战。

在观众们看来,曹保平导演的作品最不缺的就是故事的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性又并非建立在夸张的艺术加工之上,而是基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发散开的。同时,虽然出身学院派,但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探索审查尺度的边线,并都保持了不俗的水准。

《光荣的愤怒》(2006)

《李米的猜想》(2008)

《光荣的愤怒》(2006)讲述了一个懦弱的村支书和村里恶霸四兄弟斗智斗勇的故事,导演试图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去讨论当下农村社会面临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等问题;《李米的猜想》(2008)则是以一个犯罪悬疑片的外壳来包裹了一段感人真挚的浪漫爱情,其中仍不忘对贩毒交易等行为的侧面展现;《烈日灼心》(2015)从一桩“灭门惨案”入手,讲述了三个罪犯的迷途人生,片中更有对于同性恋人群和注射死刑等场面的直接呈现;而《追凶者也》(2016)则是一个黑色幽默的片子,不乏对于农村偏远地区人性之恶的刻画。

可以说这些片子无一例外都是在努力触碰体制暂时覆盖不到的“盲区”,也在审查之下尽可能地呈现出影片最生猛的原貌。

对于曹导来说,讲好一个故事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扎实的剧本,要看这个故事能否打动人,因为影片的人物、情节、转折,所有的重要因素都是来自于这个剧本,所以它必须要有抓人眼球的作用。曹导几乎所有的片子都有自己参与编剧的工作,因而他对于剧本这一关的把控也十分严格。

尤其是对于这种极具戏剧张力的故事,人物的每句台词、每个动作和眼神,都是在不同的情境下自然而然诞生的,一旦整场戏的气氛变了,人物的状态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这次的《狗十三》剧本虽是由曹保平的学生焦华静所写,但曹导看中的正是年轻人笔下所关注的普通小女孩的视角,它或许远离一般意义上中年人的关注视野,但却能从中产生深刻的共情感。

《烈日灼心》(2015)

《追凶者也》(2016)

兼具商业抱负和艺术追求,曹导影片的高口碑也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密不可分。《烈日灼心》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同时诞生了三位影帝,同时也帮助邓超拿到了第一个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之后的《追凶者也》再度入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也让刘烨拿下了那届的金爵影帝。更别说曹导的御用男演员王砚辉,虽多出演配角,但早已是广大观众心目中的无冕影帝了。因此,媒体开玩笑地称赞曹导为“影帝制造机”。

面对这个称号,曹导自己倒是显得很坦然。他认为创作者还是不要过多地在意外界赋予的种种称号,而要将重心聚焦在创作上。当被问及与演员的合作时,曹导更是回归根本,直接表示他对于演员的指导实际上就是自己对于剧本的严格要求。

因为题材所致,跟自己合作过的演员从剧本阶段就要不停地磨合,在剧本构建的情境中不断揣摩角色心理,尤其是这种展现强烈冲突的戏,在情绪积累了一定的量时,状态的爆发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表演是很动人的。

拍电影是个不断调试的过程

同时作为电影导演和学院老师,曹导认为创作和教育这两种方式帮助他理解影像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理论是有用的,但是有时候它不足以支撑你的创作,而创作也不完全受益于理论。在我看来这两件事就像是平行时空一样,在一个你不知道在哪的地方交汇并产生影响。

理论的支撑对于你理解影像,培养良好的审美自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实际创作也不可能是完全来自于理论,书上教的那些东西,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比如说你的故事高潮可能会提前,比如说你为了达到情绪铺垫到底要多久,比如说这个人物的动机是否可靠等等,这些在具体创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不一而足,但并非都是靠理论知识能够解决的。”

曹保平导演和编剧焦华静

就像这次和自己的学生合作,他认为对于年轻电影人来说,有时候现场创作往往会比在教室里上课能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写剧本的过程其实是搭建你的影像世界的过程,但是囿于文字和影像天生的介质差异,在影像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那么拍片其实就是让你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让你对现状妥协,而是让你学会克服苦难,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曹导说:“拍电影是一个不断调试适配的过程,需要在反复地摸索中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很难去归纳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捷径,你的所有对于故事节奏和氛围的理解,对于结构和演员表演的把控,以及在具体拍摄中的各种细节,实际上都是一个不断推翻重建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的积累之后,才能够建立对于影像整体的宏观意识。

工作中的曹保平导演

曹导也表示未来不会将创作方向锁定在某一个具体的类型,正如他所强调的,只要剧本出色,足够打动人,他都会愿意尝试。曹导还透露未来可能有拍摄网剧的计划。其实本身同时作为电影导演和电视剧导演,曹导对于这两种艺术形式就有着相当清晰的认识:“电影和电视剧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电视剧大体上来看是一个讲故事的艺术,当然也有不依靠叙事的电视剧,比如《欢乐颂》、《奥丽芙·基特里奇》、《伦敦生活》等,像这种电视剧就不是强调叙事的,它是基于人物基础上的,围绕人物个人魅力展开的。

而电影呢,也不能说它不是一个叙事的艺术,但它是多方位的。比如说你的声画、影像、节奏等等,有的时候我们拍片,往镜头前一看就说,这个画面不足以撑起一个电影,因为它没有所谓的‘电影感’,这种东西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目前,身兼数职的曹导又担任起了青年导演的监制。在他看来,导演是一部作品的作者,但是监制其实是担任一个操盘手的角色,不需要过多的介入这部作品,只要起一个把控的作用就行。针对新人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什么就指导什么,对症下药。当被问到认为现在年轻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在哪时,曹导表示其实体现在个人的专注度和能力上。

曹保平监制,甘剑宇导演作品《铤而走险》已杀青

在他看来,创作的过程也是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的过程,仅仅怀着敬畏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坚韧的精神和不妥协的决心。不管是商业类型片还是自我表达的内容,一定要从中找到能够让自己“燃烧”的东西,并且为之奋斗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