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下载】简评《白夜行》
《白夜行》是我高一时期读的一本推理小说。当时思想单纯,三观还未成型,对性、金钱、各种世俗还不甚了解。所以色调较为阴暗的《白夜行》对我的冲击可想而知。可恐惧之后,陷入的是深深的思考。人性,到底是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东野圭吾。他是日本当代极富盛名的推理小说作家,深受读者喜爱。一般大众化的评价是起步于85年他的《放学后》并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大家普遍认为《白夜行》是东野的巅峰之作。
一本杂志对他的评价是:“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愈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作风逐渐超越传统推理小说的框架。
”我也读过几本他别的作品,如《恶意》、《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却对上面的大众评价不敢苟同。确实,他的文风常人难以比拟,可在这个功利气息浓厚的当代社会,他也像其他热销作者一样不可免俗的商业化了。甚至有人戏称道,他是“出版界的印钞机”。
可是这本《白夜行》,平心而论,确实是好的。说是万千东野迷心中的无冕之王虽是有些夸张,但也不完全是噱头。
故事围绕着一对有着不同寻常情愫的小学生展开。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少女的母亲由于家庭窘迫,为了钱硬逼着自己的女儿出卖肉体。而始终爱着雪穗的桐原亮司为了让警察不追查到她,用剪刀自尽,而雪穗面对桐原亮司的尸体,一次也没有回头。
这个故事的创作背景是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而小说开始时的案发地是一座废弃的烂尾楼,这正让人联想起当时日本经济的衰落和萧条。泡沫经济的破灭,大批企业倒闭,致使失业率骤增。
当泡沫经济压得人喘不过气时,日本又相继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和沙林毒气杀人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与此同时,水吴病,痛痛病等疾病肆虐。日本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大于健康、亲情、友情、爱情。
浮躁翻滚着整个日本社会。人性在挤压中扭曲,而雪穗与亮司便是时代的受害者。他们相信人性本恶,于是以浮躁的社会为肥沃的土壤,种下了“恶”的种子,并让它肆意生长。在泡沫经济下,日本的奢侈品买的格外的好,于是有了桐原弥生子这个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买醉女形象;有了雪穗矫揉做作的学高雅,装模做样学插花的虚荣形象;亮司做“男公安”也反映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空虚.
.....时代塑人,时代造人,时代在改变着人,人被时代玩弄于股掌之中而又不自知,慢慢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嘴脸。
“绝望的念想,悲恸的守望”。这句印在书本封条上的话,一语中的的道破了了这本书的主旨。我在第一遍看这本书的时候,对这句话理解的并不正确。感觉在书中,典子喜欢着亮司,亮司喜欢着雪穗,雪穗喜欢着一成,一成又喜欢着江利子,而江利子最终也没有和一成厮守在一起。
我觉得书中的人就是在互相追逐着,有念想并且有守望。彼时单纯的认为感情是不可勉强的,而书中的人们又永远无法触及到自己的所爱,加之时代的扭曲,所以才有了绝望和悲恸。
而在第二遍阅读时,我才发现,其实并不是的。亮司和雪穗是互相深爱着的。雪穗的一段的话也成为了书中最打动人心的、最令人悲痛的结语:“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这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没有过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而亮司也说过:想要在白天走路。太阳是什么?我觉得,太阳是容纳,是接受,是认可。雪穗自小被强暴,她的身体已不洁,她的思想已扭曲,她觉得这个社会不会接纳她这样的人。
于是她把自己封闭起来,筑起一道道心墙。她要报复他们,报复这些让她坠入万劫不复之地的可恶嘴脸。她的心被高墙围住,所以她的天空漆黑一片。
但是在筑起高墙之前,她的心里早已住进了亮司。亮司成了她的生命之光,仰仗着这束光,她不再感到恐惧,她有了前行的力量。对于亮司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多么希望没有他的弑父,也没有她的弑母,他们只是两个单薄的孩子,手牵着手在太阳下快活的行走。
然而不能,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再来一次,他仍会为她这样做。所以他真诚地祝愿自己的朋友能够和妻子地久天长,并剪了纸人送给他们。在如此肮脏的社会中,雪穗和亮司的爱情,则显得那么的单纯,那么的美,却那么的令人绝望。他们那种始终向上的坚强斗志与不懈努力,其实是在不断向下的堕落中完成的。而终于有一天,他们被堵截的走投无路了,心也累了,于是一切便结束了。
他们是有罪的吗?可其实是上一代遗留的罪恶让他们承担了啊。
他们是无罪的吗?可确实因为他们的残害破碎了许许多多的幸福啊。
他们的罪与孽,交织在爱与恨之中,永远没有衡量的标准。
这本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草蛇灰线的铺垫也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全书多以对话的方式,又辅助以心理描写,让人物形象变得十分饱满,个性鲜明。比如女主人公,雪穗。在文中有一段写她诱惑一成的文字:
不必回头,他也知道雪穗就站在他身后。她纤细的手触碰着他的背,“其实,我好怕,”她说,“我好怕孤零零的一个人。”
一成自知内心正剧烈起伏。想直接转身面对她的冲动,如浪涛般排山倒海而来,他发现警示信号已由黄灯变为红灯,现在要是看见她的眼睛,一定难逃她的魔力。
这段对话将雪穗复杂而多样的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她的高傲、虚伪、心机、魅惑在这里一齐迸发出来,逼迫人们和一成一起屏住呼吸心跳加速,闻到了这个女人散发的危险气味。而这种畸形性格的形成其实在书中有迹可循。
弗洛伊德认为“女人失贞所导致的危险便是她对某人产生敌意的原因。促使女人对破贞的抱复动机,即使在文明妇女的心理生活中也未完全消失。”童年时遭遇的创伤一直没法痊愈,其抱负动机在洋介与寺崎忠夫死后便只能施展在对她有威胁的女性群体身上。
初中时,才貌兼备的藤村都子的出现遮盖了雪穗的光芒,雪穗就设计让亮司袭击了都子并拍了不堪的照片,之后又假装好人去慰问。大学时,雪穗和江利子一起加入舞蹈社团,高大英俊的社团的社长筱冢一成却对江利子一见倾心。
她不能接受江利子夺取她的光芒的事实,不久江利子也遭到了类似藤村都子的袭击并被拍了照片。(这也是我第一次阅读时误以为雪穗喜欢一成的原因,后来细细想来其实是雪穗的占有欲所致。
她永远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女人而活,作为一个让把全世界男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女人而活。)一位书评人说到:“像黑天鹅一样邪恶是雪穗人格中的本我形象和真实形象。”我觉得对于雪穗性格的评价,这一句话足以。书中对于其他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是相当精彩,在此不做细致分析了。
看完《白夜行》之后,感慨颇多,对东野君崇拜的五体投地。他视野宽广,切入点独特,又以理科生的令人惊叹且难以捉摸的表达方式让人沉浸于一个着迷的世界。于是又迅速买了其他几本来看,可结果却差强人意。
对于他的作品,我认为有以下两个缺点:
1)重复率过高。最典型的莫过于《白夜行》和《幻夜》。商家在包装《幻夜》的时候,给它的头衔是《白夜行》的姊妹篇。因此吸引了不少读者,可读后却大失所望。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满分一百的话,《白夜行》可以打98分,而后来出的《幻夜》只能打两分,因为100-98=2。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2)过于高产。说到底,他是有些迎合大众,媚悦大众。毕淑敏说过一句话:“我从来没有想过靠不断地出现引起别人的注意。”虽然用高产低产评判一个作家过于理想化,但是在浮躁的当代社会,确实是一个标尺。有一些小说,明明写成短篇或中篇会更加精彩,可是他却非要写成长篇,导致读着读着便寡然无味。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写作的目的。他还是当初那个东野君吗?难道他写书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奖吗?
答案不得而知。
关于这本书,三千字完全不能完全把它透析彻底。不得不惊叹于作者写作水平和构思能力的高超。巧妙的设计、细致的铺垫、完美的人物刻画,哪一点都值得细细揣摩。《白夜行》就是这样一本引人深思,看后唏嘘不止的书。东野圭吾写得并不是一本推理小说,分明是一本带有社会批判性的爱情小说。
雪穗和亮司,或许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也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可在人生的坎途中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都还是要满怀信心去迎接新的一天,因为黑夜终会过去,太阳一定会升起。
这大概是作者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东西吧。反观中国现当代作家,又有几人能写出如此令人赞叹折服、引人深思的推理小说呢?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当下,许多青少年只把视线停留在那些“作家”产出的快餐文学上,殊不知快感过度之时,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精神反思能力的衰减。这只是文艺的设法俯就而已,我们千万不能被其迷惑而丧失了阅读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