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人的特点】高智商的人一般有哪些特点和表现?
最近,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李教授(Norman http://P.Li)等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表明,聪明人许多时候显得孤僻不合群,是因为社交不能让他们感到幸福。
这项研究跟踪了15,000名18至28岁之间的成年人,核心就是搞清楚他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在可能影响幸福程度的无数种因素中,研究人员仅选取了两种进行研究:人口密度,以及他们与朋友交往的频繁程度。
先来看看人口密度。
总的来说,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人们生活满意度更高。住在小镇和乡下的人幸福程度要高于城郊居民,其次是小的中心城市,大城市的人幸福感最低。这个结论一点也不令人吃惊,只要想想大城市的上班族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情形就能充分理解。
那么幸福度与朋友交往的频繁程度有木有关系呢?结论有点不一样。
多跟朋友呆在一起会感到幸福,这对于人群中的大多数都是真理。然而对智商最高的那群人来说事情有点不大一样:社交过多反而会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
根据李教授的解释,这是因为聪明人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长期目标上,跟“狐朋狗友”混在一起显然会分散精力,这将导致他们不开心。
这也说明,聪明人看上去不善交往,只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社交而已。就像有些人在家里闷久了就需要出去“爬梯”充电,而对另一些人来说,社交却是一种损耗。
研究人员也给出了进化方面的解释。论文合作者、英国进化心理学家金泽聪(Satoshi Kanazawa)曾经在2004年提出过一条热带草原法则(Savanna principle):人脑无法理解并应付那些不存在于远古环境中的状况。
在进化的尺度上,最近一万年中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爆炸式的,二十年才繁衍一代的人类根本没有办法在几百个世代中,迅速发展出适应这些生活方式的能力。作为参照,果蝇从出生到性成熟的时间只有七天,因而成为了遗传生物学家喜闻乐见的实验对象之一。
因此,人类从身体机能到性格、思维模式等等,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走出非洲之前的水平。比如说,喜欢高脂高糖的食物就是一种史前行为残留,而食物过剩同时运动量大幅减小的现代人,要打败这种本能就颇为费劲。
根据这种理论,当今人类的幸福感也应当跟百万年前的祖先拥有相同的基础。据此不难理解,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幸福生活不能缺少朋友和家人,这种本能一般的信仰可以追溯到远古祖先的群居生活。
金泽聪认为,对于一名现代地球居民来说,继续保持群居时代的幸福感是毫无必要的。
因此,聪明人事实上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他们体内似有洪荒之力来帮助摆脱祖先埋下的社交属性,专注地追求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