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天花乱坠什么意思 在众多天花乱坠的Title中 “妇女节”是否该被打入冷宫?
在昨天,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惊奇队长完胜灭霸,是在妇女节送给女性同胞们最好的礼物。
是不是最好的礼物,这一点很难说。就电影塑造出独立自强的女主形象,确实博得了广大女性们的一片喝彩。
《惊奇队长》首映时间定在妇女节的凌晨,加上是漫威第一部以女性作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整部电影被浓重的女权色彩包围着。
然而首映前一天,一个官宣视频引起轩然大波。
乍一看,文案并无过分言辞。仔细阅读这条微博的评论才得知,导火索是“女生节”与“3月7日”,这两处让国内部分女性同胞十分不满!
原本一部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商业大片,未上映前却被网友直指“其行为是不尊重女性”,甚至有网友吐槽:这是一部伪女权的电影!“女生节”这三个字是否如此贬义,值得让网友们大翻脸!
最初,在20世纪90年代,女生节是女同学们在大学校园中,发起的一年一度的特色校园活动,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个节日。新媒体日趋成熟,女生节的内容消息在互联网上开始被广泛传播。之后被商家延伸为一个现代节日,其目的众所周知,无非是为迎合年轻群体,展开的节日营销活动。
越来越花哨的促销手段,让女生节有了越来越浮夸的别名,女神节、女王节、仙女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七个字似乎在被大众刻意规避。当初,一日之差的段子,把矛头直指“妇女”二字,如今却成了顺理成章的新节日。
《品牌新智》特地采访到女权主义者麦子,从女权角度去了解女生节的意义。
麦子
女权主义者,新闻当事人,占领男厕活动发起者
当今社会,不仅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简直是妇女能买下半边天。在消费主义浪潮中,女性消费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麦子直接明了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女性消费是现在的消费主力军,女性的消费不仅仅涉及在女性为自己的需求而消费,还涉及到她们为其他群体的消费。例如父母,子女以及配偶。因此,女性的消费其实是依赖于这个社会,对女性传统角色的塑造而产生,是被建构的需求。
女王节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营销的行为,当这个市场需要女性的时候,女性就是女王,当这个市场不需要女性的时候,女性就成为了累赘。例如XX网的招聘广告,找工作=找女人,干你最想干的。充满了对女性的身体的物化,异化,把女性去人格化。
女性为自己消费,则围绕对女性身体的审查,贩卖女性的焦虑。例如,市面上推出的各种化妆品和服饰鞋帽,以及其他一切关于让自己更瘦更美的周边产品,都是围绕着女性在这个社会中对女性身体的物化,被凝视和被消费而产生的。
女性的消费看似是主动的,但实际上女性的消费,是被社会塑造起来的焦虑,女性其实都是在为这些焦虑而埋单。
我身边的朋友,说自己无法接受自己的腿粗,因此从来不敢不穿保险裤健身。我听到这番言论时,惊讶于自己竟然已经太习惯于女权主义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接受自己粗壮的大腿和肥嘟嘟的小肚子。
在中国,各种一年一度的大小节日,皆成为众商家挺直腰板卖命吆喝的一大卖点。无论值不值得隆重庆祝,只要是节日,就要鼓吹节日需有仪式感,在网上买买买先剁一波儿手再说。
把女性消费群体分为大致三类:
1.不易被外界驱动,从而产生购买行为的女性
2.理性消费,促销减价期间购买刚需用品的女性
3.享受其中,逢节日促销大卖特卖的女性
麦子是第一类人群,她表示自己本来就很难被驱动,所以谈不上为抵制“女生节对女性的偏见”而去抵制消费行为。对她而言,商家的一些营销方式根本就是无意义的。但麦子认为,女生节这三个字确实带有偏见色彩,现今已演变为有过之而无不及,趋势愈发严重。
电商们在节日的营销盛况,可谓旗鼓相当。微信朋友圈中,各路微商友人们的促销呐喊,也是同样精彩。
微商产业中,卖家多为女性,在广招代理的过程中,“做独立女性从物质方面开始”“做独立女性,对自己好一点”一些带有女权色彩的旗号,成为女性微商们最为贯用的旗号,似乎在女权概念的加持之下,售卖行为更加站得住脚。对待这种售卖方式,麦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女性收入仅为男性的三分之二,而且每年都有薪资差距扩大的趋势。
因此,女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谋生,我认为并不是一件值得批评的事情。在商业伦理层面,做一个有伦理的商人,那则是另外一码事。
独立的概念是相对的,很容易掉入谴责女性的陷阱里。与其说独立,还不如说让这个社会多创造女性就业的机会,创造更友好的性别平等的环境。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很难超脱结构性问题而存在。因此,谋求独立是一个女性体面生活的基础,那就尊重她的选择。但是做商人要有伦理,要有底线,这对于男人,女人都一样,没有性别差异。
数据统计,多半女性微商是在兼职情况下,从事着微商产业。另一部分则是在家奶孩子的全职妈妈。剩下极小一部分女性微商,是在从事微商多年后攀爬接近顶点的人。在微商产业中,成功女性带领一介女子打江山的盛况,侧面反映着在传统行业中女性待遇的不理想。对于这种现象,麦子道出了自己的见解。
男人和女人被隔离在不同的行业,这种职业隔离其实是等级制的。男人的行业更加赚钱,例如IT公司里面的女性码农就很少。女人被隔离在服务业和教育行业。快递行业基本上是被男性垄断,高空作业大多也是男性。
但是,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在国外读书,都是读理科或者工科。例如数学,统计,精算等专业。这些精英家庭的孩子以后会有助于扭转职业隔离的情况。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的pay gap(工资差距)在逐年拉开。女性得到的薪水远比男性少,一年接一年,始终如此。中国妇女的地位也在逐年下降,今年貌似落到了100名以后。
男女平权,恐怕是一条漫漫长路。主动为自己各方面的权益去争取,也并不丢人。在对外界倡导“男女平等”之时,女性自身是否真正觉悟,这一点至关重要。抵制女生节的言论和观点,近几年越来越盛行。不少人认为,女生节不仅是商家们的营销手段,它也代表着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是一种低俗的行为,“妇女”二字并不可耻。
“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官方称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节日意指为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重要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是一个全球性的妇女节日。
如今在媒体与商家的包装下,对比女生、女神、女王、仙女这些称呼,似乎“妇女”二字所包含的寓意明显低下一等。
“妇女节”和“女生节”是否可以同时存在,让女性在节日当天自由选择,拥有自己想要获得的身份。这个话题始终无解。民众发声抗议日趋见涨,商家们似乎也有了新的启示。与其妄图运用各种玄乎其玄的节日标语,来拉拢女性消费群体。不如直击痛点,搞清在日常消费中,女性消费群体的终极诉求是什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