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成模仿 马荣成聂风 马荣成:我跟《风云》共荣辱

2018-03-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风云>是一种个人化的家庭式工业,我一个人带着几个人--我觉得,马荣成跟<风云>共荣辱,如果<风云>做得不好,我会觉得羞耻,觉得不开心.完结<风云>可能对公司有很多影响,对香港可能有一点点影响,但对我的人生有一种帮助.当一种兴趣变成工作,长期之后,你会失去兴趣,以前的理想没有了.我觉得应该放下,不用为市场奔波的话,我就可以拿回那份兴趣和写画的开心.读者还是很大量的,大多二十多岁,他们现在社会上都有一定位置,未必会反对他们的下一代看漫画.这部分的中坚分子不反对

《风云》是一种个人化的家庭式工业,我一个人带着几个人……我觉得,马荣成跟《风云》共荣辱,如果《风云》做得不好,我会觉得羞耻,觉得不开心。

完结《风云》可能对公司有很多影响,对香港可能有一点点影响,但对我的人生有一种帮助。当一种兴趣变成工作,长期之后,你会失去兴趣,以前的理想没有了。我觉得应该放下,不用为市场奔波的话,我就可以拿回那份兴趣和写画的开心。

读者还是很大量的,大多二十多岁,他们现在社会上都有一定位置,未必会反对他们的下一代看漫画。这部分的中坚分子不反对他们的下一代去看漫画,漫画文化才会慢慢被人接受。

位于香港湾仔茂罗街的二级历史建筑“绿屋”近日人头涌动,香港政府在这里成立“动漫基地”,而首位获展出的漫画家,是刚刚宣布《风云》将会完结的一代漫画家马荣成。

马荣成素有“香港画坛传奇”之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武侠漫画风靡一时,上官小宝、黄玉郎是其中佼佼者。《龙虎门》作者黄玉郎更成功创办玉郎集团,推出“流水作业”漫画生产线。马荣成加入玉郎集团创作出《中华英雄》赚到第一桶金。后自立门户,创作出《风云》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带领港漫步入新的时代。

研究日本文化的香港人何故告诉南都记者,小时候父母不让看《龙虎门》等充满暴力的漫画,“直至马Sir的《中华英雄》出现,方才可以在家中堂堂正正地看本地漫画。”何故坦陈,《中华英雄》有别于《龙虎门》,充满正能量;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马荣成的画功突破了当时的“关刀眉”、“肌肉男”形象套路,加入了日本漫画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马荣成靠一支笔行走漫画江湖,到如今坐拥20亿身家。几十年来他保持着忙碌的创作状态,当他发布封笔《风云》的消息后,自己形容是“解开了金刚箍”。

南都:你日前宣布画了24年的《风云》要完结了,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完结?

马荣成:这个故事这么长,到了某个地步,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商业市场价值,但如果再这样的话,在创作上其实是穷途末路了。就写作而言,起承转合,(如果)你永远不敢走向最后那个阶段,变成拖延故事,(那)创作会觉得很无趣,往往会消磨掉自己写画(香港称画画为“写画”)的意欲。

马荣成:完结篇,我估计在十到十二辑之间,希望一年之内完成,慢慢来写这段最后的故事。十月起,《天下画集》从双月刊改成月刊。在香港,港产漫画15元薄薄一本,我希望做得精致一些。以前限于市场,担心影响销路,一直不敢做。现在的我,要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做,自己开心就可以了。

南都:你靠一支笔画出如今的二十亿身家,是业界奇迹。你最初为什么会选择漫画?

马荣成:我很喜欢讲故事,我未入行之前就画故事,整天和同学一起画“少年怎么去找理想”的故事,印出来自己钉成书。

马荣成:我先是在一家叫《喜报》的报纸工作,一年后它经营不善,结业了,我就到了上官小宝的《青报》工作。行内人觉得我挺好,老板很欣赏我,给我加稿费。我开始稳定下来。后来《青报》易手,换了老板,新老板说“这小子稿费最高,炒掉他”。我被炒鱿鱼之后,去帮独立出版社画画。就在这时候,不知是我找黄玉郎还是他找我,已经弄不清楚,我和他正式签约。

马荣成:一进公司,黄生就说“你给我写套作品,叫《中华英雄》,男主角叫做华英雄,你回去想一下。”黄生就给了我“中华英雄”、“华英雄”几个字,我从无到有弄了出来。

马荣成:我当时已经被“中华英雄”这四个字捆绑住,只能沿着民族性去做,华人在美国啊,然后在武术上怎么去表现。至于角色,那时候我什么都想试,和自己个性相似的话容易做嘛,就这样出来了。到了很后期,出了单行本之后,我自己找一个公司的编剧,偷偷地暗中帮我“度桥”(粤语,构思的意思)。今期怎样下期怎样,大家一起聊。

马荣成:我的老板、前辈全部都没教过我,都是他们边做我边看,全凭自学。我学过几年素描。其实直到今天,香港都没有一个很正统的漫画教学方法。“动漫基地”准备开一个学堂,让我去教授漫画三个月。怎么讲漫画?漫画很复杂,首先你要讲故事,讲得通顺是其一,动听是其二,这两点做完才开始画。我们二三十年前没这些东西,唯有凭爱好去学习,从错误之中找到更多的方法。

马荣成:我从小看很多漫画,让我印象深刻的有黄玉郎先生的《龙虎门》、《小流氓》;上官小宝的《李小龙》,还有日本的漫画。(日本漫画那时传来香港了?)已经有很多翻版了,很后期才引进正版,《龙珠》是九几年才正式由日本授权香港。我入行的时候只有14岁多,每期都追他们的漫画,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出去买刚出版的漫画。(一次)过马路时看漫画看得很开心,差点被车撞。

马荣成:对啊,我那时候经常看他的书,学他的画风。很早的时候了。松森正、永安巧、池上辽一,这三个都是我经常学习的对象。这些我专栏里都有提到过,众所周知。我看他们怎么画眼睛、肌肉,或者是身形,怎么做头发啊。

他们做头发的方法、画身体的肌肉和比例都不一样,各有特色。永安巧的整个气氛和实景做得非常好,而池上辽一的画风是非常有男人味的,很难忘,但是细节就会比较粗疏。我会去分析每一个画家的不同,并着重去留意自己喜欢的东西。

南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武侠小说风靡香港的时候,你画武侠漫画是因为受武侠小说影响吗?

马荣成:我入行时不经常看小说,看最多小说是在(创作)《中华英雄》时,(那时)我才20岁左右,每天要写两版稿,二十到三十格漫画,很大张的稿纸,很累。我每天一起床马上要写稿,到晚上写完,不知道第二天会怎样。不够料了就真要找书来看了。

我主要看金庸、古龙,基本上金庸的小说我都看过了。我最喜欢《天龙八部》的乔峰。(你偏好英雄式人物?)对,我觉得他很厉害。我也曾经改编过《英雄无泪》、《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

马荣成:我那时才20岁,文字不是很好,都靠编辑。给两罐啤酒,他帮我看看有没错字。那时公司和印刷厂在一起,我晚上就在印刷厂睡觉。做漫画的整天这样就地睡觉。画完睡觉,(第二天)看见报纸上一格格印出来,很开心。年轻人(胸中)那阵火很强烈。

马荣成:赚了很多钱。我当时好像是12万一期的稿费,还有花红。一期书大概30来页。我试过最高拿六百万一年花红。

南都:你在1989年离开黄玉郎的公司,自己创业,开了天下公司、创办《天下画集》,你当时有多少资金来做这件事,有没信心?

马荣成:有信心的。当时我年薪都有几百万了,不需要在资金上担心。我出来后,发行商甚至都拿钱给我。况且我做一本漫画不用多少成本,只要我和几个员工一起做几晚就好了。

马荣成:不是很多,可能一两百万。发行规定卖出书才找数(结款),很可能三期书出版了才找数给我。但发行很有诚意,就先给我们钱。

南都:你刚开始做《天下画集》时,前四期是《两极》、《黄昏战士》,第五期才画《风云》。

马荣成:这要回头讲我为什么出来创业。我希望做一些“美术”一点的漫画,也想人家知道,我们在画公仔之余也是很专业的,不是乱来的。在我入行的时候,人人都说漫画就是些打打杀杀或者色情的东西,我听了很不开心。当我们的漫画有读者群的时候,我要扭转社会对我们漫画人的看法。

于是我创业的时候就去香港艺术中心搞我第一个画展。《两极》纯粹是为了画展而作,四集,讲一个漫画人喜欢上自己塑造的漫画世界,需要与现实生活做取舍。而早期我之所以会做《天下画集》,是想做漫画平台,除了我还可以让更多漫画人有发表的机会。

但事与愿违,没人买账,销路不好。发行跟我讲,“如果你再这样搞艺术的话,销量不行的,不如快点写回《中华英雄》。”其实我一早就准备写《风云》,只是希望先去实现自己出版上的理想,结果没办法了,就马上出《风云》。《风云》出来,可以说是扭转了整个市场的劣势。

马荣成:多了一两万,慢慢有十几万销量就稳定了,曾经最高到二十万册。这在香港市场来说很好了。有十万册后想多一万册是很难的事。

马荣成:电影会更接近原型,自己画时是没有去想。真到拍戏的时候,监制先谈好了郭富城和郑伊健,(我)才一起去拍板的。因为我很重视这两个角色的样子。

马荣成:我当时在做《中华英雄》,打工的时候会想,以后有自己的一套作品,也会很留意身边的人物架构和公司架构。其实,人和人之间的架构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武林和江湖。这样,你很容易去创作,因为你熟,你见过嘛。

南都:《风云》第一部你把步惊云冰封起来,后来又把他画出来,为什么?

马荣成:(笑)因为观众很喜欢步惊云。其实当时到了第二部,想说这个角色画完了,再画别的人物。但是有的人物(在读者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就算我们不写无名、聂风、步惊云,去写他们的下一代,读者也未必接受,事实上我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写。也可以说是因为商业的原因,所以我们需要让他起死回生。

其实写故事的过程都是这样的,你每天写同一个人物,这个人物会变得不好写、没东西可写。如果你把一个人物写得这么厉害,那其他人物就没有发挥了。比如说当乔峰在的时候,其他的人物可能永远都是配角;只有把乔峰收起,才能写段誉;也只有段誉收起,虚竹才有表现的机会。人物之间都是相互比较的,但每一个角色都需要互相的支持才行。

马荣成:(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可能是因为日本有入侵中国的个案在,所以写的时候不需要太多解释,读者有历史代入感,就容易认同。如果是写美国入侵,就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了。漫画一定要免除这些不必要的文字。因为读者是想看漫画而不是小说。

南都:对于创意工作者来说,需要吸收新的东西才能支撑自己。所以当你发布《风云》将要完结这个消息我并不惊讶,你意识到属于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并不是等市场来淘汰。

马荣成:对。我写漫画时就什么都要sayno。我们其实有推广漫画的责任,但都没办法,你永远在一个金刚箍之内。人事渐长,你希望能够见多一些东西,或者多些选择。如果单单选择漫画,或许这套成功的漫画很好,但对家庭、对自己而言,不是完整的生活。我经常讲,如果我一年像香港法定假期有14天的假期可以休息,可以放下就真的可以放下,就是一种理想生活了。

完结《风云》可能对公司有很多的影响,对香港可能有一点点影响,但对我的人生有一种帮助。当一种兴趣变成工作,长期之后,你会失去兴趣,以前的理想没有了。我觉得应该放下,不用为市场奔波的话,我就可以拿回那份兴趣和写画的开心,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漫画事业 个人化的家庭式工业

南都:现在整间公司有多少人?

马荣成:不是很多,加上内地的制作,一共二三十人左右。制作在深圳,印刷在香港。在内地的助理都是写画的,执稿(修改稿件)、(画)头发、(画)兵器,我已经培养了十几年了。

马荣成:香港是画景比较多,内地是做后期比较多,以前甚至会做电脑分析,做完后再到香港印刷。所以是在香港完成最重要的部分。但我也要去内地去完成后期的制作。全部都是手写。

马荣成:是啊,我们经常带一叠稿过去,完成了之后又带回来。幸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过丢稿的事,我们很重视,还没有“失手”过。

马荣成:不是。一开始,我们行内很多人把工作移到内地,确实是跟成本有关,他们的出版量较大,需要的人手比较多,所以就在内地设厂,甚至会远到惠州,因为那里的人手比较便宜。但我们不是,因为《风云》是赚钱的书,而我们的出版也不是非常大量,其实不需要太多人手。

只是因为当时香港找不到年轻的人手去做执稿、头发这些比较简单的工作。没有新人加入,所以我们尝试在比较近的地方,如深圳、蛇口去找人。现在请人越来越难了。我们也不需要他们有美术功底,我们招进来了之后再教他们,也没问题,只要他们是耐得住性子的人。以我的经验,手指很粗、比较肥、比较钝的,这样的人通常会不够耐心。我身边的员工,每一个人的手指都是比较细的。

南都:作为一个漫画人,你可能会对流水作业有一定批判;但你同时也是一个公司老板,不能避免流水作业,你怎样衡量二者?

马荣成:我们以前试过每周出一本书,那时确实是流水作业,是跟着黄玉郎先生的套路走。但《风云》是一种个人化的家庭式工业,我一个人带着几个人,所有东西由我定。就像是日本的一些漫画家,他们的助理是住在他们家里画漫画的。

而流水作业是有系统的,编剧、构图、画图、补线、监制,每样分工都很细致。但是这有一个缺点,就是每个人都只会觉得这是一份工作,而不是用做作品的状态去创作。我觉得,马荣成跟《风云》共荣辱,如果《风云》做得不好,我会觉得羞耻,觉得不开心;做流水作业就容易没有了“荣辱”这个感觉。

南都:如果《风云》完结的话,工作室会怎样走下去呢?

马荣成:我让《风云》完结,确实对公司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这是一本最赚钱的书,一个月都会有一百万的利润。但也不能为了这些钱,每天继续做下去。以前我们公司试过有八十人的时候,出几本周刊,但我当时很不开心,每一次到内地,都是为了公司的事情去开会。

他们宿舍有什么问题、年尾的时候如何加薪,这些问题都让我很烦。所以在五年前,我决定先让员工自然流失。尤其在内地,员工的流失会比较快,之后不要再请新人,就可以让公司慢慢收缩。

现在我们只是做一个双周刊,一个不定期的刊物(《风流》、《沈胜衣传奇》)。而属于我的漫画人只有十多个。如果《风云》完结了之后,我有新的书要出,我也能够给这些人工作,只要不用负担太大量的员工就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来让“阵痛”减少到最低。

港漫未来“武侠漫画不会在我这里完结”

南都:《风云》现在的销量是多少?

马荣成:一期卖四万多。

南都:《风云》从最高的二十万销量,现在是四万多,数字在下跌?

马荣成:二十万仅有一期,是第一部、第二部完结了,第三部要出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十四、十五万左右。现在确实是萎缩了,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大概是2000年左右开始每况愈下。让漫画销量下跌的一个原因,我想是因为大家会上网看漫画了;第二是因为手机很方便看漫画。

南都:天下公司除了出版《风云》,还引进了不少日本漫画,请谈谈这块经验?

马荣成:我们有代理日本的漫画,跟日本公司的来往已经差不多有十五、十六年了。现在像one-piece,《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都是我们在做。但我们拿不到《龙珠》的代理权,有点可惜。

为什么我这么想做日本漫画的出版?其实我是想认识多一点漫画家(笑)。因为我也是一个漫画迷,所以我想,如果我做了他们漫画的出版,我就有机会跟他们见面了,我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的。像池上辽一、永安巧、井上雄彦等都跟我们很熟悉。

马荣成:《灌篮高手》。具体数字我不能透露,因为签了相关合约。但我能说的是,引进日本漫画不会抢掉港式漫画的优势。举个例子,当日本漫画引进到台湾,完全侵占了台湾本土市场。香港漫画本身有自己一套文化,可以保持香港漫画的画风,这也是我们的立足点。

(原因是?)首先我想是因为我们起步早。三十年前就这样画漫画了,虽然我看日本漫画,但我还是保持了香港漫画的元素。还有一点,看港产漫画的人的消费能力比较强,成年人比较多;反而是日本漫画,他们的消费者比较年轻,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到网上去看,未必会用这么多钱去买。

南都:你刚才提到港式漫画,你觉得什么能代表港式漫画?

马荣成:其实比较强的港式漫画,在黄玉郎先生之后,我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个。《中华英雄》和《风云》都是这三十年间比较畅销的作品。所以很多人都会学习我们的写作方法、构图和表现方式。港式漫画比较精细和写实,跟日本漫画的简洁是不一样的。我个人倾向于在美术上面做得更好,因为我的价值观是,画得好就会有读者支持,这一点是这么多年都没有变过的。

马荣成:不是的,现在也有一些其他的漫画,比如《武道狂之诗》(乔靖夫著)。港式漫画是一种整体的风格,是一种tone(调调),当你看到这种tone,你就会知道这是港式漫画。就像美国漫画有一种tone,日本漫画有一种tone,这就是一种风格。

南都:不少人觉得,在你跟黄玉郎之后,香港主流漫画后继无人。会不会是因为你们太出名了,新人没有机会出头呢?

马荣成:第一,是因为我们做得很好,就算是现在的人要模仿《风云》,我想也不容易,因为我用了四十年的功力,我的助手也有二十多年的功力去画,这本漫画是用很多时间沉淀下来的。就像是如果我一直模仿池上辽一,我也永远会在他后面。

为什么我跟黄玉郎不一样?因为黄玉郎虽然是我偶像,但是我的漫画却不是那一派的。我的要精密得多,画法比较细腻。虽然同为武侠漫画,但其实两种不同风格。你一定要自成一格,才能有立足之地。

马荣成:坦白说,比较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是邱福龙、和仔;现在的一些流水线作业,会使漫画没有一个鲜明的主篇,每一个都差不多。

南都:这些年来香港的独立漫画家,像智海、小克、江康泉、麦家碧崛起。我觉得今天香港的漫画分两条路,武侠漫画伴随着《风云》完结而完结,香港下一步是随着独立漫画来走,你赞同吗?

马荣成:你说的那几个,麦兜我是一定认识的,小克我见过也看过他的作品,江记我常听,但是坦白讲这块我很少涉猎。

关于你的观点,首先我不赞同武侠漫画会在我这里完结(笑),就算我写完长篇,我觉得还是会有很多人会在武侠漫画里面努力的,我也希望我有能力能够支持本土创作。像我刚才提到,其实这部分的读者还是很大量的,大多二十多岁,他们现在社会上都有一定位置,未必会反对他们的下一代去看漫画。这部分的中坚分子不反对他们的下一代去看漫画,漫画文化才会慢慢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