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心得体会 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的佛名与帝王象征各是什么?
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的佛名与帝王象征各是什么?
多少年来,中外学者对此讨论和考证都不一样。
宿白先生、刘慧达先生、法国的弗西耶.沙畹、日本的水野清一和长广敏雄等学者专家认为,“昙曜五窟"大多为“三世佛"造像题材和内容。
日本的关野贞先生认为,第十六窟,立佛洞。第十七窟,弥勒三尊洞。第十八窟,立三佛洞。第十九窟,大三佛洞。第二十,露天佛。
日本的小野玄妙先生认为:第十六窟,接引佛洞。第十七窟,阿閦佛洞。第十八窟,阿閦佛洞。第十九窟,宝生佛洞。第二十窟,白佛耶洞。
赵一德先生认为“昙曜窟"应是密教的五方佛。即第十六窟,东方阿閦佛洞(大圆镜智)。第十七窟'南方宝生佛(平等性智)。第十八窟,西方阿弥陀佛(妙观察智)。第十九窟,北方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第二十窟,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法界智)。
赵一德先生还认为:第十六窟对应象征拓跋力微皇帝。第十七窟对应象征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第十八窟对应象征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第十九窟对应象征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第二十窟象征文成以后未来世的拓跋诸帝(此为共相)
日本吉村怜先生、新加坡古正美女士等学者认为第十八窟为大日如来,即中央毗卢遮那佛。
还有其他学者的认识就不一一列举了。
综合以上专家的认识,作者分析把“昙曜五窟”认识为五方佛,这是比较符合佛教佛典依据的。
按照佛经说:佛只有一个,也有无数佛,像恒河沙一样。佛有三世佛、五佛、七佛‘五方佛、十方佛是地域空间的概念。三世佛是时间的概念,即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佛又有三身:即应身,报身、法身。五佛之中,中东合适法身,南西合是报身。
北方是应身。但十八窟之佛像造型的确奇特,作为大日如来,中央毗遮那佛是有道理的,那么“昙曜五窟”的排列就应是:第二十窟,北方不空成就佛。第十九窟,西方阿弥陀佛。第十八窟,中央毗卢遮那佛。第十七窟,南方宝生佛。第十六窟,东方阿閦佛。
其对应的北魏“五帝"应是:第十六窟高宗文成帝,第十七窟恭宗景穆帝,第十八窟世祖太武帝,第十九窟太宗明元帝,第一十窟太祖道武帝。
文献依据是《魏书·释老志》对此有明确记载:兴光元年(454年)秋,“敕有司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己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十五万斤。"是年,兴安元年(452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铸金铜像,五佛的高低用金铜量标准基本能保证一致。而雕凿石像,洞窟高低,石像大小就很难保持一致了。
而昙曜负责开凿的云冈石窟,显然是兴安元年(452年)下诏造石像,兴光元年(454年)下诏造金像的翻版而已。昙曜地位再高,权力再大,胆量再大,也不可能更不敢违背文成帝的旨意,不为“太祖以下五帝"开窟造像。而且,太祖以下五帝都是与提倡推行崇敬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皇帝。
太祖“好黄老,颇览佛经",天兴元年(398年),下诏曰:“夫佛法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踪遗轨,信可依凭,其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宫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是岁,始作五级佛图(于)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缋饰。别构讲堂及沙门座,莫不言具焉。”初,皇始中(396--397年),太祖闻其赵郡沙门法果名,“诏以礼征赴京师”。
太宗皇帝“践位,遵太祖之业,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像,仍令沙门敷导民俗"。
太武皇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于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太延中(431一439年),“凉州平,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像教弥增矣"。后太武帝灭法,但晚年颇为“后悔"矣。
恭宗景穆帝“为太子监国,素敬佛道"。频上表,反对灭法。“恭宗言虽不用,然犹缓宣诏书,远近皆豫闻知,得各为计。四方沙门,多亡匿获免,在京邑者,亦蒙全济。"平城的沙门几乎全部得以保护,如沙门师贤,昙曜等。
文成帝践极,下诏复法。“天下承风,朝不及夕,往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佛像经论,皆复得显。"(以上均见《魏书·释老志》)。
总之,太祖皇帝在平城,在北魏首先倡导佛教,功不可没。太宗皇帝继承父业,再行佛法,良无愧也。太武皇帝释老并重,后崇道灭法,晚年忏悔,对佛教功过各半。但振兴北魏,“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其为功也大矣"。太武帝是“五帝"中继往开来的皇帝。景穆皇帝,英年早逝,护法有功。被保护的沙门发自内心感激,视为在世的活观音菩萨,不为过矣。文成复法,"养威布德,怀缉中外”。可谓在世活佛。
昙曜等沙门对此心领神会,感想体会颇多又深。昙曜不敢违旨是可以肯定的。
我们从第十六窟对佛像的直观中,大家都有共同的感觉,此像与其说是佛像,更不如说是人像。
此像年轻英俊,两眼有神,颧骨高突,体格健壮,身穿鲜卑服胸前饰领结(带),一副鲜卑人的模样。而文成帝仅仅活了26岁,因此,把第十六窟像视做文成皇帝的象征,作者认为大致是不会错的。如果把第十六窟的主佛像视做文成帝的化身,那么向右向西依次推辈第十七窟应象征景穆帝(文成帝之父),第十八窟应象征太武帝(景穆帝之父),第十九窟应象征太宗帝(太武帝之父),第二十窟应象征太祖道武帝(太宗帝之父)。
这样推断,“昙曜五窟"的佛名和帝王象征既符合佛理之五方佛之要求解释,也符合历史之事实。太祖以下“五帝"都与崇佛弘法有密切之关系,与文献记载一致。巧的是近几年第二十窟前考古挖掘,曾出土过石碑残片,上边残留几个文字云:“妙兴西北方主。"西方主当是佛主,北方主当是北魏之皇帝。关键是一个妙字。这六字一语中的,点破了“昙曜五窟"造像的主题是人与神、佛与皇帝的巧妙和谐统一。
为什么云冈石窟第十八窟本尊身着“千佛袈裟"衣?
第十八窟主佛对应象征北魏之太武帝。大家知道,太武帝在世时,曾下令灭法。昙曜和尚经历过太武灭法之灾难痛苦,太武帝晚年对灭法也很“忏悔"。昙曜巧妙地将太武的形象、心理融于石雕中。太武帝左手捂心,作“扪心自问"状,或在反思。
身着“千佛袈裟",意在告诉大家太武灭法中死去的无数沙门业已获得正果,警示以后的诸帝再不要灭法。“佛"的这种装饰,在诸多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好像有一尊佛像,身披着一个红色的袈裟,袈裟上用金线绣满了千佛。
也有的学者认为此佛像是根据佛说《大日疏经》的基本内容要求雕造的,认为是“人中像",即大日如来。
西晋竺法护译过《贤劫经》,该经云:“过去久远,世有无量精进如来。时有国王,名德华,王有千子,闻佛所说,发心修行,遂皆成最正觉。是今贤劫中出兴之千佛也。"鸠摩罗什译的《千佛因缘经》说:“过去大宝劫时,有宝灯焰王如来,其像法中有一大王,名光德。
王之学堂有千子,年各十五,闻诸比丘称赞三宝,随比丘诣像前,各发无上道心,遂成最正觉。今拘留孙佛(过去七佛之第四佛)乃至最后之楼至佛(即毗庐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是也。
"贤劫千佛事说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往劫中各有一千佛出世。昙曜构思设计的第十八窟寓示着太武帝“悔悟”,已成正觉。佛光遍照世界一切,大千世界,千佛出世,过去、现在、未来,佛法是永远灭不了的!这就是十八窟本尊身着“千佛袈裟"的本意。
云冈石窟大量的出现“莲华"是什么意思?
云冈石窟各洞窟几乎都有“莲华"石雕,或作莲花座,如第十六窟底部,主佛就站立其上,或在窟顶部。中部洞窟为多,或做装饰等等。“莲华"是佛教中最为崇拜的植物之一。在印度莲华有五种(一说四种)四色。中国古人认为莲华“出污泥而不染",形容纯洁高尚廉洁。
“莲"在佛教中泛指“弥陀之净土,以莲华为所居,故指净土曰莲”。“莲华"有三喻:“显佛祖之本地,为之开废,故为本门之三喻"(见《法华玄义》一)。佛专门讲过《妙法莲华经》,佛有过“拈花一笑"。总之,“莲华"是佛的象征,是净土的象征。
可以认为“莲华"即佛,佛即“莲华"。因为云冈石窟开凿时,北魏盛为流行《妙法莲华经》,故云冈石窟的石刻中大量出现莲华石雕也就不足为奇了。据粗略统计,云冈石窟雕刻的各种莲花约有100余朵,仅第十窟就雕刻有近30朵莲华。
云冈传说之云冈第二窟窟水的传说
当您来到云冈石窟旅游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到石窟群东头第二窟去看看。
因为第二窟有个奇特现象。进人窟中,您随意丢一块鸡蛋大的石头扔在地上,就会听到叮咚的响声,像打鼓发出的声音。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在此窟的底部,有一股清澈透凉的泉水从洞窟的地面涌出。故此,这两种现像被人们称做“石鼓寒泉"。
关于从洞窟涌出的寒泉,听云冈村的老年人传说,这股泉水人喝了没事,有些上火的病人喝之后还能去火。有一段作者亲眼所见亲自体验的经历告诉给大家。
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云冈虽然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但还没有被开辟为旅游景点,人们不买票也可以进人石窟群参观。
记得十五岁那年的夏天,天气分外闷热,和几个小伙伴在石窟里玩耍。到中午时分,口渴得要命,于是我们跑到第二窟去找水喝。
当我们跑到第二窟时,看见一个老头坐在一棵柳树下,跟前放着一只盛着水的洗脸盆,老头正用毛巾蘸着水淋洗胳膊上的伤疤。我们就走过去,站在老汉身边问这问那。当时就想,进出云冈的人很多,只见过人们在这儿喝完水后,临走时还要灌一水壶带走,但
从来没见过有人用这里的水洗伤疤。出于好奇,我圪蹴到老汉跟前问道:“大爷,您用这水洗伤疤顶事吗?”
老汉笑呵呵地说:“顶事,顶事。我是煤矿的工人,有一年在井下,咱运气不好,井下巷道落大顶,有几块石头砸在咱身上,当时很严重,矿上把我送到大医院治疗,虽然命保住了,但是这伤口就是长不住。后又回到矿上医院继续治疗,打针吃药洗疮换药,还是不
见伤口愈合。后来我到云冈转悠,云冈村有个老汉对我说:“你这样洗疮换药不行,东头那儿第二个洞洞里面有个泉眼,你去用它的洗一洗,看看怎么样。'说着还指了指东头的第二个洞洞。
“第二天我提了个水壶,圪挟了块毛巾来到这里,解开纱布洗了洗伤疤,临走又装了一壶水回家去洗。三天后我到医院换药,医生看到伤口有所好转,就问我在哪里换了药。我怕医生生气,没敢告诉他。以后天天来洗,临走时装一壶回去又洗又喝。
这水冷着喝也不坏肚。一个月后,伤口全好了,也能上班了。现在咱退休在家。近几年,一到阴天伤口就有点痒,所以最近又来得勤啦。"说着老汉挽起裤笥,让我们看他腿上的疤,几乎好得和正常肤色一样了。
不知是老人在这儿洗伤疤让人看见觉得稀奇,还是受了泉水有治病作用的传说影响,反正来这里取水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不知是什么原因,泉水越来越少,最后就不流了。最近几年传说,每到下雨的时候还能涌出来一些。现在那泉水能不能喝,就不知道了。
自从见老汉用水壶装水,作者也学会了。每次玩耍时,带回一壶孝敬我妈,我妈喝后,连说挺凉、挺好、挺下火。在作者的记忆中还没有听妈说过喝云冈石窟第二窟泉水坏世的事。
吕明印先生因在云冈上学,后在云冈工作,曾亲眼目睹了此事,也亲身感受了水的神奇疗效。
{私人订制}
文
欢仔
版
欢仔
编审
葵酱
图片源于网络
如懿传:让乾隆皇帝念念不忘的不止娴妃一个,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