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呼唤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法国别墅
19世纪后半叶,塞纳河滨的布日瓦尔行云流水,绿野仙踪,远近凄迷,恰是印象画派的天堂。科罗、雷诺瓦,乃至泰纳都赶来这儿作画。作曲家比才也在此静听大自然的天籁,汲取音乐灵感。1847年,屠格涅夫不畏途惧非议,跟随女低音歌唱家波利娜·维亚尔多-卡西雅,来到法国这个避风港,修改他在故里写的文稿,并开始陆续发表《猎人日记》,直到在布日瓦尔别墅辞世。
屠格涅夫激烈反对封建农奴制,为沙皇的统治所不容。但他毅然去国,经伦敦、柏林到巴黎定居,更多是缘于对女歌唱家波利娜·维亚尔多深挚的爱情。
波利娜·维亚尔多
波利娜出身音乐世家,和驰名西欧的女中音马利勃朗为一对姊妹,父亲马努埃尔·卡西雅系西班牙颇有影响的作曲家。姐姐马利勃朗姿容倾国,早先在伦敦演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一举成名,妙音誉满歌剧界,缪塞于1836年专门谱写了《献给马利勃朗的颂诗》。波利娜则于1849年在巴黎出色表演了梅耶贝尔的《预言家》、古诺的《萨福》和格鲁克的《俄耳浦斯》,1871年至1875年执教于巴黎音乐学院,一跃而为欧洲乐坛名流。
波利娜多才多艺,德拉克瓦称赞她的绘画天赋,音乐家圣桑赞叹她“容颜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肖邦欣赏她能看谱即奏。“七月王朝”宫廷画家阿利·舍费尔为她绘像,乔治·桑以她的形象塑造了长篇小说《康苏爱萝》的女主人公,还称她为“时代最杰出的天才”;舒曼则将自己的杰作《声乐套曲》题赠给她,可见伊确为一超凡女性。
屠格涅夫在波利娜到圣彼得堡巡演时同她邂逅,天缘凑合,二人一见彼此倾慕,屠格涅夫心存对艳质的渴想。然而,波利娜彼时已名花有主,夫婿路易·维亚尔多清雅风流,在巴黎拥有“意大利剧院”,艺术地位显赫。另外,屠格涅夫的母亲在干涉儿子与女仆阿芙多季雅的情事后,又看不惯他恋上一个有夫之妇。
母子矛盾激化,屠格涅夫因之拒绝了家庭给他的一切经济资助,自己在法国伊夫林省的布日瓦尔购地盖房。此处原为拿破仑一世王后约瑟芬于1813年买下的一块领地,垂悬在塞纳河湾。
1874年屠格涅夫在翠岗绿坡上建了一座白色别墅,环以冷杉、雪松和山毛榉,特让与维亚尔多夫妇居住,自己在一旁搭了一个俄罗斯式的赭石色木屋,与别墅仅数步之遥,可以同波利娜日夕凝眸相望。
屠格涅夫时时欣赏隔帘倩影,美梦生花,计十余载。这种“三角关系”非同凡响。据说他同路易·维亚尔多相处融洽,甚至“亲如兄弟”。 屠格涅夫矛盾的感情生活,在他1860年写的小说《初恋》里有所反映。
《初恋》中的公爵小姐齐娜伊达并非波利娜,但男主人公彼得洛维奇·弗拉基米尔原型却是作者本人。一个16岁的年轻人痴恋比他大5岁的贵族女子,从单相思到失恋,及至女方嫁人后难产惨死,一切深邃心理波动,跌宕起伏,都反映出屠格涅夫视爱情为自然幻影,有情人终难成眷属的宇宙生活观。
他跟女歌唱家波利娜的感情一直维持到底,被莫泊桑称为“19世纪最美丽的爱情”。有人竟至说,没有波利娜,屠格涅夫什么都不是。中篇小说《初恋》写成于1860年3月,法文本很快在1863年问世,现今有多种版本,仍旧是最受法国读者欢迎、爱不释手的作品。
《初恋》英文版封面
1983年,适值屠格涅夫逝世100周年,为了“最欧化”和“最亲法兰西”的这位俄罗斯作家,法国伊夫林省当局将他在布日瓦尔的赭石色木屋故居修缮一新,辟为“欧洲屠格涅夫博物馆”,每周日向公众开放。文学教授亚历山大·兹维吉勒斯基是这一项目的创始人,他并发起成立了“屠格涅夫-波利娜-维亚尔多-马利布朗之友协会”,简称ATVM,经常于下午5时亲自带领游人参观。
“是爱情促使屠格涅夫来到这里的,”他指着一进门就能看到的两幅面对面的肖像说道:“屠格涅夫在凝视着波利娜。他们在圣彼得堡一见倾心,相爱40年。两人先在巴黎居住,然后搬到了这里。”
兹维吉勒斯基接着谈到屠氏的文学生涯。屠格涅夫于1862年发表的《父与子》是他最著名的小说作品。主人公巴萨洛夫信奉虚无主义,是一位彻底的革命派。屠格涅夫终生关注周围农民的疾苦。他控诉农奴主的横暴,特别指斥自己母亲虐待农奴的残酷行径,因之被沙皇放逐,写下中篇小说《木木》。
跟着兹维吉勒斯基馆长参观屠格涅夫故居,人们可以看到,现今一层的第一展室里保存着故人1861年起草的《废除农奴制宣言》,明白他热爱祖国俄罗斯,但并不像果戈理那样忘其所始,晚年出于爱国心转而为沙皇的专制政体辩护。
《父与子》插画
别墅底层有座音乐沙龙,主人昔日在里边奏乐和约会。现今留有波利娜兄弟加西亚发明的喉镜,摆着她丈夫路易·维亚尔多翻译的著作,挂着她姐姐玛丽亚·马利勃朗的画像。再就是伊凡·屠格涅夫当年跟一些法国作家来往的书信,其中有福楼拜、左拉、爱德蒙·龚古尔等多人。
屠格涅夫跟法国文坛交往极广,而且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城堡”和左拉的梅塘之家就在布日瓦尔附近。他还曾让福楼拜在自己的别墅借宿多年,随缘度日。法国人认为,在俄罗斯19世纪作家中间,屠格涅夫最欣赏法国文学,受法国文学流派影响最深。
其实,他绝非盲目的“崇法派”,并不喜欢一些法国文人的轻浮放荡和迷于“酒色财”的腐化生活。据说,他曾公开奚落爱德蒙·龚古尔,说他“连一棵树都描绘不出来”。他跟都德接触很多,但在日记里不得不承认《萨福》的作者“低能”,还感觉经常来找波利娜的乔治·桑“知识浅薄”。
他葆有一颗俄罗斯灵魂,不失俄罗斯人的高尚气质,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类提倡“净化灵魂“的精神贵族典型。要了解这一点,只需登楼去看看他十分雅致的工作室。那是他同波利娜一起避开巴黎上流社会的污浊争风,吟咏诵读绝妙奇文,爽洁心境的最佳场所。
屠格涅夫在其中抄完了他最后一部描写俄国革命动荡的小说《处女地》。兹维吉勒斯基指着放置在紫黑木书架上的一份手迹说道:”这是屠格涅夫赞扬艾耐斯特·勒南的手稿,由波利娜保存,她珍藏着所有关于伊凡的文献“。
谈到屠格涅夫的创作时,他滔滔不绝,追述点化,从作家青年时代写的长诗《帕拉莎》,到1856年的长篇小说《罗亭》、1859年的《贵族之家》和1860年的《前夜》;后者塑造了保加利亚革命者莫沙罗夫的英勇形象,流露出作者的泛斯拉夫情愫。除了《春水》《草原李尔王》等另一些中短篇小说,他还写了《烟》《索连托一夕》等一系列剧本,最著名的是《乡间一月》。
布尔日瓦的乡民都知道,侨居在他们土地上的屠格涅夫精于棋艺,是一位真正的国际象棋大师,1861年胜过波兰血统的世界国际象棋冠军沃拉迪斯洛·马丘斯基。他曾经住在巴黎利沃里大街110号,经常出入附近驰名的象棋中心“摄政咖啡馆“,以棋会友,最喜欢在乘坐巴黎至莫斯科列车时跟托尔斯泰对弈。《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功力难敌,往往不幸败在他手下。亦之为数,小数也。此为趣话。
今年1月,人们发现了屠格涅夫一部鲜为人知的小说《决斗者》(Le Dualiste),将其搬上戏剧舞台,由法国“屋脊梵哑铃”剧团公演。这出剧让个体厄运涌入时代大潮,充溢着19世纪俄罗斯社会的悲剧气息。作者告诫世人避开极端,朝一个变异的世界开放,显示出他流芳奕世的终生意向。
屠格涅夫博物馆
今岁是屠格涅夫诞辰200周年,迎来法国追怀这位国际性文学大师的“旺季”。布日瓦尔市和“屠格涅夫之友协会”,以及“欧洲屠格涅夫博物馆”共同举办“文学巨匠对话”等多种纪念活动,市内各所学校掀起阅读屠氏著作热潮,光扬故人的人文思想。
在俄罗斯、德国、比利时和法国纷纷纪念屠格涅夫的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巴黎索邦大学携手主持,于11月上旬相继召开《伊凡·屠格涅夫国际讨论会》,从7日开始至10日,为期三天。届时欧洲和法国学者云集,其中应邀的有笔者契友,“雨果文学会”秘书长达尼尔·卡西格里亚-拉斯戴尔,众人将一起研讨和传播屠格涅夫文学创作中关于人权、和平和幸福的“鹤化语”,作为规模空前的历史回响,给企求精神天堂的布日瓦尔别墅楼主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