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什么走向】第三届澜沧江

2019-10-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青海举办的为期三天的训练营中,来自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6国8所高校的14支青年创新创业团队接受了国际导师团队提供的个性化项目创新教育和创业孵化训练.经过专家.导师们的专业评审,老挝国立大学的 "'派南孔'突突车APP".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的"旅行伴侣".中国的"云农场".越南大学的"香蕉的色调".缅甸仰光大学的"太阳能农作物干燥系统"等七支项目脱颖而出,将在导师们的指导下,走向创业实践.[澜

在青海举办的为期三天的训练营中,来自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6国8所高校的14支青年创新创业团队接受了国际导师团队提供的个性化项目创新教育和创业孵化训练。经过专家、导师们的专业评审,老挝国立大学的 “‘派南孔’突突车APP”、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的“旅行伴侣”、中国的“云农场”、越南大学的“香蕉的色调”、缅甸仰光大学的“太阳能农作物干燥系统”等七支项目脱颖而出,将在导师们的指导下,走向创业实践。

【澜沧江什么走向】第三届澜沧江

训练营现场(央广网发 复旦大学 提供)

新升级:为古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创新青年智慧

在本次训练营中,所有受邀团队在激情演讲(Ignite Talk)环节,以简洁清晰的语言配以节奏明快的幻灯片,在三分钟内展示了项目半年来的进展。在澜湄咖啡屋(Mekong Café)环节,导师与全体学员进行了深度交流,学员们以团队为单位,轮流与导师就项目的进一步孵化交换想法。

【澜沧江什么走向】第三届澜沧江

缅甸仰光大学选手的项目致力于从椰子废料中提取椰壳纤维,作为昂贵的人造生物介质的替代品,鼓励行业利用椰壳纤维作为更加绿色和低成本的废水处理原料。他们在决赛后根据专家意见开展了新一轮的调研,探索项目落地的可能,“我们通过三个方法来考察和提高项目的可行性,一是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二是明确缅甸政府的政策背景,三是提升技术含量。”

【澜沧江什么走向】第三届澜沧江

来自越南河内人文社科大学的选手们则带来了他们用香蕉纤维制作的装饰画样品。“项目基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奉献的角度而开展。”团队成员表示,“香蕉纤维是一种天然、环保的原材料,将其作为新的艺术材料,使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同时也促进了绿色消费。”

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治理项目,都在本次训练营中得到了导师的进一步指导与孵化。活动承办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表示,澜湄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缘起于水,但又不止于水,五年来,澜湄六国14所高校的近三百名学生通过YICMG的平台,为流域治理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着青年智慧。

来自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的评委初察·洛卡努表示,亚洲现在已经形成了一股创业洪流,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领域,亚洲发展机遇已经超过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大力促进区域创业发展,我们需要把澜湄六国打造一个对外窗口,建立亚洲与世界的联系,让更多的风险投资人来认识我们,为我们的项目投资。”

据悉,YICMG自诞生之日起,就参考由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设定的全球性目标,兼顾本流域、本区域的特色问题,制定了未来15年的赛事主题,旨在通过赛事激发澜湄流域青年创新创业的活力,提出流域治理的青年方案与项目,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导师现场指导(央广网发 复旦大学 提供)

新机制:为6国青年量身打造合作交流大舞台

四届赛事、三届训练营,吸引了澜湄六国高校师生上千人次参加,共提交政策创新、公益创业和小微企业方案186个。经过多年的精心运营,YICMG现已基本形成六国轮办机制,成为澜湄合作框架内有特色、有影响的青年人文交流品牌和对外宣传高端项目。2018年1月,澜湄合作领导人第二次会议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要“推动青年交流,打造澜湄青年交流品牌项目”。

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同流域其他五国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澜湄流域高校间交流频繁,创新创业合作已有初步成效。YICMG自成立以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服务“澜湄合作机制”,先后被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的活动安排和《澜湄合作第二批项目清单》。

同时,澜湄青年国际营地今天也在玉树揭牌。它将成为澜湄六国青年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和合作交流的实践基地。主办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澜湄六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自2016年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来,澜湄区域各国伙伴关系日益巩固,六国青年和人文交流更加深入,合作成果持续涌现。

希望通过我们的踏实工作,为推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的全面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桥梁:学生团队通力协作 “互联网 ”助力澜湄友谊

在YICMG的舞台上,青年学子不仅是参赛者,同时也是赛事筹备的主力军。本届训练营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学生团队牵头筹备。

今年1月,第四届澜湄青创赛刚刚结束,2017级硕士生顾嘉伟同学就投入了暑期训练营的紧张工作中,他负责统筹学生团队的工作,在前期准备阶段也融入了新创意,学生团队结合近几年中国“互联网 ”的热潮来巩固澜湄青年间的友谊,开发了“澜湄友谊树”的微信小程序,在训练营开始前发布,六国选手得以通过低碳行动在小程序上种下虚拟树。

训练营闭幕式后,选手将根据虚拟树的数量一起在青海种下象征澜湄青年友谊和源头绿色发展的“澜湄友谊树”。

2015级本科生赵松涛已经连续四次参加活动筹备,熟悉YICMG各项工作的他也将接过学长学姐的接力棒,负责明年学生团队的统筹工作。在他看来,“虽然每次活动的任务量都很大,伴随着YICMG的纵深发展,工作也更加繁琐,但也是大有裨益的一次经历。”半年来,从活动设计、训练营通知、作品提交、人员邀请到活动安排等环节,这支学生团队通力协作,有条不紊地确保了每个环节的顺利开展。

由复旦大学、青海大学的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者,也为青年交流合作留下亮丽一笔。青海大学的刘小涵坦言:“我一直激动地期待训练营在青海举办。在参加志愿服务的期间,我得到了最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这里有责任、有感动、有收获、有快乐,而更多的还是一种追求和使命。看到代表们满意的微笑,我们也觉得之前的努力付出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