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的意义】珍惜粮食是对耕耘者的最好感恩
借由第39个世界粮食日的契机,一组数据进入公众视野——2018年,全球超8亿人没有充足食物;70年来,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提供了约占世界1/4的粮食产量,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两相对比,令人感慨:原来早已远离中国人的饥饿,依然是有些人经历的日常。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果腹本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人心稳了,才谈得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特别是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吃饭问题乘以14亿的人口规模,就足以变成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战略课题。只有把装着中国粮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才能掌握命运的主动权,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养育世界近1/5的人,足以证明中国人的了不起,而这一成就更引人深思:这个人多地少的大国究竟是怎么做到吃喝不愁的?要知道,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完全不被外界看好,甚至有人直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共产党政权同样无从施策”。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中国成立初期,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打开了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局面;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做着“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接连攻克杂交水稻难关;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密集的政策红包为农民减负增收……人间万事出艰辛,从“四万万人都要有饭吃”到“14亿人吃不完”,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能体会这条温饱之路上的酸甜苦辣。
面对曾经“谁来养活中国”的悲观论调,我们用事实进行了有力回击。但也需要看到,中国人挥别粮票不过二十多年,现在每年的人口数量增长推动着粮食需求成百亿斤地上涨,决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近些年,相关的中央会议坚持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体现的正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吃饭问题直接关乎每一个人,这场粮食保卫战中没有旁观者。即便不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但至少可以节约粮食。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这个数字到了大型聚会时则要上扬到38%。回顾一路走来的奋斗史、参照全球的大数据,珍惜粮食,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才是对耕耘者的最好感恩,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猗猗嘉禾,今盈我仓。正值金秋,祖国各地一派丰收的景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风雨历程,让中国人告别饥饿,更为我们留下了精神食粮。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的岁月静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幸福,永远要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