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眼金卡拉 第三只眼睛看成都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隐约地感到了一种新趋势的端倪——内陆,特别是成都以及与之类似的内陆大城市较之于沿海地区的优势开始重新抬头。
原因之一,是交通的快速化和便利化,有利于内陆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形成虹吸效应。
在古代,由于造船业、航海业的不发达,加之闭关锁国的政策因素,通过航运开展的国际贸易也很不发达,因而沿海地区非但不富,反而艰苦,经济发展与政治统治的中心均处于内陆,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等。
到了公元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以海盗式的抢劫称霸世界,意味着世界秩序开始发生由陆向海的变化。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蒸汽机出现了,造船业大规模兴起,人类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出现了,沿海地区随之发达起来。这个进程一直持续到现在,沿海,几乎成了发达与富庶的代名词。
然而,到了21世纪,情况又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内陆尤其是具有深厚腹地的内陆大城市,渐渐显露出了超越沿海的优势。
引发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高速公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出现,以及与之相应的交通网络的完善。交通的快速化、网络化、便利化给内陆城市提供了战略性的利好,拥有腹地的内陆中心城市处于快速便利的交通网络的中心点,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都会,对周边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应。人才、购买力与各种生产要素逐渐向内陆中心城市聚集,有利于这里的繁荣发展。
成都的繁荣,繁荣的成都,已然成为初步的现实。
原因之二,是内需权重加大,使内陆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强于沿海地区。
投资、外贸和内需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大致的常量,区别在于是依赖外贸,还是依靠内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走的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制造低价商品逐步扩大出口的路子,到2012年我国终于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外贸总量越来越大,也意味着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由于劳动力价格上升,加之美国对华实施贸易战,故外贸拉动力的上升空间已十分有限,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须以内需为主的拉动才能够实现。
这便成了内陆中心城市的又一个战略机遇。因为,内陆中心城市拥有的腹地是360度的,而沿海城市的腹地只有180度或幅度更小,故内陆城市的消费拉动力大于沿海城市,而外贸依存度的下降又进一步削弱了沿海的优势,此消彼长的结果就是优势的天平逐渐向内陆城市倾斜。
成都的大机会来了。
原因之三,是产业的梯次转移,使内陆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逐步成为产业云集而胜于沿海的制造业重地。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所引发的必然结果。其一般规律是,先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沿海,再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内地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这就是近些年来成都投资项目逐步增多的客观原因之一。
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双重前提下,内地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建设大规模制造业重心,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笔者的预计里,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在本世纪内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没有之一。
近些年来,武汉、西安和郑州等地的崛起,也和成都一起,共同佐证了内陆优势的复兴之势。
原因之四,是成都还拥有若干自身固有的独特优势,比如包容性、舒适性和慢生活。
实践证明,包容,已成为孕育竞争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襁褓。放眼全国,当今最有竞争力的城市,要数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四者一北一南一西一东,相距遥远,差异很大,却有一个共同之处,这就是包容。因为包容,五湖四海的人都来了,三教九流的人都来了,就有了超越一般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就有了不同文化、不同观念、不同特色的交融碰撞,就有了交融碰撞基础上的创新创造。
一个城市的蓬勃活力,就这样激荡而生、喷薄而出、四散迸发。一个城市,当它有了持续不断和普遍意义上的创新创造,就犹如一个人有了血液的不断更新和肌体的新陈代谢,于是也就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韧性。
包容性,不光有利于创新创造,还有利于壮大格局,形成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盛大气象。这种繁盛气象,反过来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这是狭隘保守者、自视优越者不可能孕育的一种大好局面。
那么,为什么有的城市很包容,而另外一些城市则不那么包容呢?根源在于市民的构成:凡是由外来移民构成市民主体的城市,多样性平衡相处,不存在一个固有的压倒性主体,这个城市就必定包容宽和;反之,则必不太包容宽和。成都、北京、深圳、杭州的包容性,正是来自于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外来移民。成都,都成,可以说,包容性给了所有成都人都成的平等机遇。
实际上,生活的方便舒适也是竞争力,并且是非常厉害的竞争力。天底下没有不喜欢生活方便舒适的人,因此而来到成都的人们络绎不绝,以至于成都每年新增的人口竟达到数十万!人多了人气就旺,人气旺人才就多,消费力也强,各种事业就能以此为基础兴办起来。
慢生活,也是舒适性的一部分。成都相当一部分人,在享受着慢节奏的生活。慢生活,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普遍性的生活新观念,意大利甚至出现了国际慢城组织。相当多的人越来越厌烦快节奏急匆匆的生活,由慢餐而延伸开来,转而倡导和实践整体性的慢生活观念,在较慢的节奏中充分享受现代生活。成都人,至少是一部分成都人的生活观念与此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