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杨振宁】温州走出的数学宗师!杨振宁、陈省身…都是他学生!

2019-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温州籍著名数学家姜立夫先生逝世4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乡贤,苍南县龙港镇麟头村修缮重建了姜立夫故居已落成,开放在即.中国现代数学主要播种者和奠基人之一姜立夫(1890-1978),是中国现代数学主要播种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温州地区第一位(中国第二位)哈佛大学数学博士.[陈省身杨振宁]温州走出的数学宗师!杨振宁.陈省身-都是他学生!讲好姜立夫故事,展示百年中国教育发展历史,对宣传科教兴国.教育强国思想,提倡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019年1月18日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温州籍著名数学家姜立夫先生逝世4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乡贤,苍南县龙港镇麟头村修缮重建了姜立夫故居已落成,开放在即。

中国现代数学主要播种者和奠基人之一

姜立夫(1890-1978),是中国现代数学主要播种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温州地区第一位(中国第二位)哈佛大学数学博士。

【陈省身杨振宁】温州走出的数学宗师!杨振宁、陈省身…都是他学生!

讲好姜立夫故事,展示百年中国教育发展历史,对宣传科教兴国、教育强国思想,提倡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年1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开大学名师云集、群英荟萃,众多知名学者在校任教”展板画面,姜立夫再一次被关注与缅怀。姜立夫作为算学系主任位列文科教授梁启超之后。

【陈省身杨振宁】温州走出的数学宗师!杨振宁、陈省身…都是他学生!

建校一百年来,南开大学培养出开国总理周恩来、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等,还有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近百位院士,成为中国名校翘楚。

上世纪70年代,杨振宁拜访他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姜立夫并合影。

【陈省身杨振宁】温州走出的数学宗师!杨振宁、陈省身…都是他学生!

创办南开大学数学教育“一人系”

南开的百年校史,也映照着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富强兴盛的一百年。南开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近代著名教育家、第一任校长张伯苓先生,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秉承的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理念;其次,与南开名师云集、群英荟萃的众多知名学者分不开,正如近代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拥有姜立夫、饶毓泰、邱宗岳、杨石先等名师,南开大学的理学教学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

1911年7月,姜立夫考取了第三批“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数学。那是民国虽然已经成立,但中国落后贫穷的面貌依然没有改变。姜立夫知道他的留学用的经费是从美国退回给中国的庚子赔款,那是中国人民用血汗换来的。他决定将西方的现代数学移植到中国。

1919年5月姜立夫获得哈佛大学数学(哲学)博士学位。在此前后,他接受了张伯苓的聘约,准备回国后到南开大学任教。1919年10月,姜立夫的胞兄姜蒋仆亦在平阳江南老家(今属苍南县龙港镇麟头村)去世,留下了12岁的儿子姜子骥和9岁的女儿姜淑雁。

为了处理亲哥哥身后之事,姜立夫承担了抚养、教育侄儿侄女的责任,提早辞掉了哈佛的工作回国,先回到了家乡平阳停留了两个月,期间还在村里创办“爱敬小学”(今“双灵小学”)。1920年初,姜立夫携侄儿子骥、堂侄子骞、子骓从温州来到天津,将三人送到南开中学读书。

1920年前后的中国数学基础极为薄弱,特别是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现代数学教材以及掌握现代数学的人才特别缺乏,因此,姜立夫认为,要想使现代数学在中国生根发芽,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经过严格训练、掌握现代数学的人才。为此他放弃了个人的学术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数学人才的事业。

在南开大学数学系创办的前四年里,姜立夫是唯一的教师,以致于被人称为“一人系”。他会根据学生的情况,需要什么课程就开什么课,分析、几何、代数各方面的课轮番讲授,没有现成中文教材,自己翻译,编写教材。他因材施教,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受益。

周恩来总理与姜立夫教授

姜立夫十分重视数学文献的收集与购买,把它作为数学系的重中之重。当年南开大学数学刊物数量与质量不仅冠绝全国,在世界范围也影响。1932年,德国数学家施佩纳(E.Sperner)应邀到南开大学访问,当他看到这些珍贵的数学文献藏书时,惊叹不已。南开数学系之所以教学效果优良,与姜立夫注重图书、期刊的收集与教具是分不开的。

执教“西南联大”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时值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西南联大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一颗强烈的民族心、爱国心,即便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极其艰苦,反而激发了为抗敌救国而教书、读书的热情。

当时,姜立夫没有跟随南迁“大部队”经长沙再迁昆明,因为“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本飞机于1937年7月29日轰炸南开大学校园,校园被毁严重,又恰好姜夫人快要“临产”,兵荒马乱的,姜先生须留下来陪伴家人。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姜先生护送家人回到上海,轮船经越南海防,再从海防上岸坐火车到达昆明。

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姜立夫除了教授课程之外,还担任“新中国数学会”会长,继续审定《算学名词汇编》,筹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

正如苏步青教授在《谈中国现代数学》一文中说到,中国数学史不仅要写那些在研究上取得出色成绩的人,更要写为了数学事业的发展,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教学、组织等基本建设上作出贡献,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名师教诲玉成桃李,高徒如云

自1920年初到1948年底,姜立夫在南开工作了28年,期间包括西南联大工作八年(西南联大为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而成,并南迁至昆明),受邀赴厦门大学数学系任教、指导办学工作一年,还包括受聘组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一职。

在20世纪二十年代十年间,姜立夫在南开大学先后培养的数学人才主要有:

刘晋年:是南开大学算学系第一个毕业生,是姜立夫第一个弟子,留校任助教。1925年刘晋年考取清华大学第一届留美公费生,1930年以优异成绩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执教于南开大学算学系,一生工作在南开,生活在南开,是自姜立夫之后为南开数学系作出很大贡献的人。

江泽涵:姜立夫的第二个弟子,1926年南开大学毕业后,姜立夫带他去厦门大学数学系,让他当自己的助教。他言传身教,使江泽涵在做学问、教学、办学以至为人等诸多方面都得益匪浅。1930年,江泽涵获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姜立夫推荐到北京大学任教。

江泽涵主持工作的20多年是北京大学数学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他领导数学系,在艰难的条件下迅速改变了面貌,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在学术方面,江泽涵是中国拓扑学奠基人。

江泽涵还是姜立夫的长子姜伯驹(1953年考入北大数学力学系,现为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的恩师,1978年,江泽涵和姜伯驹、石根华一起,以他们在不动点理论方面的出色工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陈省身:1926年进入南开大学数学系,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36年2月或德国汉堡大学科学博士学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为纪念陈省身的卓越贡献,国际数学联盟(IMU)还特别设立了“陈省身奖(ChernMedal)”作为国际数学界最高级别的终身成就奖。

晚年陈省身全力致力于中国数学的复苏工作,1984年教育部聘请陈省身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陈省身说:我是沿着姜立夫先生指引的道路走上数学科学的巅峰的。

申又枨:1922~1926年在南开大学数学系学习,1927~1931年留校担任姜立夫的助教,1935年获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也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他是新中国微分方程学科的先驱。

吴大任:1926年进入南开大学,原就读物理系,后任转入数学系,主要原因是这时数学系主任姜立夫的讲课深深地吸引了他。1930年与陈省身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1933年夏,在姜立夫的鼓励下,吴大任参加了中英庚款第一届公费留学考试,被录取到英国学习。

吴大任是我国最早从事积分几何方面研究的数学家之一,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他对恩师姜立夫感情至深,曾非常详细地编撰了“姜立夫年谱”,积极传承姜立夫的学术研究成果,毕生致力于南开数学学科建设,发起设立了“姜立夫奖学金”。他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孙本旺:193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后任西南联合大学讲师。1946年赴美国留学,次年获纽约大学柯朗研究院哲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军事工程学院教授、数学教研室和基础课部主任,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数学学会第三届理事。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微分几何、微分方程的研究。编著有《数学物理方程》《伽罗毕理论》《拓扑学》等,译有《数学分析》等。

除了教授数学专业弟子之外,姜立夫同时兼授理学院其他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被誉为“中国现代物理学之父”的吴大猷1925年考入南开大学矿科(第二年转入物理系)时,饶毓泰是其物理学老师,姜立夫是其数学老师。吴大猷在《南开十年》一文中,写到“姜、饶、邱都是学德皆高的名师也。”

数学界称宗师、泰斗众弟子有口皆碑

2010年6月24日《南方日报》刊登的《他是数学家,更是数学教育家》一文:“作为对中国现代数学影响深远的一位数学家,姜立夫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很高。但与其他一些学术大师相比,姜立夫的成就却并不是能用等身的著作、破解的学术难题来衡量的。

事实上,检索资料就可以发现,终其一生,姜立夫先生也并没有写出几本学术著作,更没有诸如破解‘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光辉时刻。但他依然是中国首屈一指、备受后世尊敬的数学家。”

2018年7月,笔者有幸于拜访南开大学“陈省身故居”,在其前言自述部分,陈省身说:我是沿着姜立夫先生指引的道路登上数学的高峰。上世纪70年代,陈省身先生第一次从国外回来,就去拜访姜立夫先生,还呈上了一份他自己的著作目录。翻开目录的封面,第一页上就写着:姜立夫老师惠存,学生陈省身敬奉。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70年代来到广州,立刻就到他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姜立夫教授家里拜访,还特意合影。

陈省身

同为温籍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视姜立夫先生为其“艰难的数学道路上深深感怀的人之一”。在《苏步青教授谈中国现代数学》(陈克艰、《中国科技史料》)一文中写到:苏教授再三强调中国现代数学史必须对姜立夫先生“大书特书”,抗战胜利之后,姜先生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苏步青、华罗庚等为研究所研究员),他处处以事业大局为重,奖掖后学不遗余力。

苏教授回忆在日本帝国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曾先后收到厦门、北京、燕京、清华等院校的教授聘书,后来知道这些聘书均来自姜先生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