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锋编者按 编者按 西南望长安
长安汽车是中国国有汽车的一个另类,和一汽、上汽、东风相比。今年《新产业政策》把其列为第四家扶持的大型国有汽车企业,终于把中国汽车业的第四势力,摆到了我们面前。
在此前,外界对于长安的关注甚少,更谈不上系统性地认识和评估。譬如在国际化上,长安不如上汽、东风走得早和系统;在自主战略上,起点和受关注程度不如一汽;站在民族汽车工业的角度,外界对其的关注度甚至不如奇瑞。
在地方自主企业群体性崛起,三大国有企业产业重组和整合力度空前强大,跨国公司空前本土化的背景下,长安的差异化竞争力在哪里?现在跟上汽、一汽和东风同处一个阵营,掌门人徐留平如何跳出长安看长安?对于长安的定位和规划有什么样的时间表?什么才是符合长安自身特点的扩张路径?等等问题都有待一一解答。
晋升“中国第四大”,无疑是长安汽车的青葱岁月告别礼。徐留平将在这里第一次系统讲述,长安要如何成为常青藤。
脱胎于清末江南制造局的长安,作为中国最早的机械制造企业,历史上是曾作为中国现代企业的样本来解读的。现在这种传统的中国式基因,事实上依然体现在长安的汽车业务上:
在业务结构上,长安集团是“四大”里面惟一依靠自主品牌支撑的汽车集团。在研发上,在人人都在合资过程中消化外方技术,走逆向研发的捷径时,长安一直坚持传统的从无到有的正向研发。虽然现在也开始反思正向研发的经济性。
更为外界意外的,是新能源。在人人都在关注比亚迪,并且认为比亚迪将领导中国新能源,抗衡欧美日品牌时,今年长安汽车第一个促成了国内混合动力车的商业化,并且研发了国内首款新能源发动机。在人人关注比亚迪的新能源第一战中,抢得先机的为什么是长安汽车?这实在是个问号。
更让人意外的是,长安的国际化。年内,长安汽车将和AUTOPARK合资于墨西哥,这是继马来西亚、越南、伊朗、乌克兰、美国后长安的第六个海外工厂,未来这儿要借道向美洲和欧洲扩张。
在诸多中国企业拓展海外新空间的大潮中,长安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在中石油、中铝等大象级企业相继折戟时,羚羊级的长安想找到什么样的属于自己的蓝海?这都是我们需要解答的。
没有多少人知道,长安其实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尝试洋务,和洋人打交道了。长安的兵器博物馆里,至今仍列着一张长安前身江南制造局第一任“董事长”李鸿章的照片,而旁边的总经理是一位洋人。可以说,长安是中国历史最早的合资企业。
传统和现代长期交织的双重背景,对于我们理解长安的“走出去”,也许更有意思。(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