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班名称】这个国学班坚持开了10年

2019-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8月28日,刚走进马坡镇大新庄村部院内,就听见"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的朗朗诵读声.在院中的一座两层小楼里,统一着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等的30多个孩子正在上国学课.这节课讲的是<三字经>,开学五年级的李尚宸算是班里的大孩子了,但她还是很愿意和学弟学妹们一起上课,"爸爸在外打工,妈妈也忙,来这里,比自己呆在家里有意思,还能学习很多做人的道理."45分钟的国学课后,接着是一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8月28日,刚走进马坡镇大新庄村部院内,就听见“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的朗朗诵读声。在院中的一座两层小楼里,统一着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等的30多个孩子正在上国学课。

这节课讲的是《三字经》,开学五年级的李尚宸算是班里的大孩子了,但她还是很愿意和学弟学妹们一起上课,“爸爸在外打工,妈妈也忙,来这里,比自己呆在家里有意思,还能学习很多做人的道理。”

45分钟的国学课后,接着是一节书法课。教书法的老师叫赵翼民,虽然已年近八旬,但一身白衫,国学范儿十足。赵翼民练了几十年的书法,年轻时在外工作,如今是关工委的成员。大新庄村刚开国学班的时候,他就自荐来这里教书法,10年来,每周六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据大新庄村党总支书记赵松玲介绍,马坡的这个国学班已经开了10年,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个孩子,今年的暑假班招了四五十名学生,基本上都是本村或周边村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孩子们来这里学国学,不交钱,发统一的服装,提供笔墨纸砚,还给辅导功课,家长们都挺乐意。

提起10年前开办这个国学班的初衷,赵松玲说,大新庄村临近马坡镇玻璃工业园区,2007、2008年,玻璃工业园区起步,带动了大新庄村一批妇女干起了电子商务。开淘宝店,让原本在家赋闲的妇女们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原先有人问的孩子,现在没人管了。

有人夜宿网吧,有人下河摸鱼,连着几家人来村部找孩子,赵松玲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村里为了支持新兴产业,也得帮着家长们把孩子们给管起来,让大人们放手去干自己的事业。

开班学啥?赵松玲的想法坚定,就学国学,“别看俺们村不大,但有文化底蕴。很早以前,我们5个自然村,村村有私塾,出过不少位科学家、画家。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想,通过开国学班,把村里的文化底蕴给一代一代传下去。”

2009年,书法班开课。之后,这个国学班又相继开设了国学课、舞蹈课、音乐课、手工课,也有了正式的名字——圣贤国学班。从一人授课,到现在有5名志愿者,圣贤国学班的规模不断扩大,名声也越来越响,吸引了不少外村的孩子主动来学。

村里的每位大学生村官都来义务上过课,虽然志愿者们分文不取,但对于村集体收入不多的大新庄村来说,贴钱办国学班,着实不易。在区总工会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村里一点点地省、一点点地抠,圣贤国学班有了崭新的教室,添置了各种硬件设备,学生们“拎包上学”,暑假班还管免费的午饭。

聚沙成塔,久久为功。10年坚持干一件事,时间效应在这个小小国学班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里的孩子懂礼貌、孝父母,这几年,村里始终保持青少年零违法犯罪的纪录。不仅如此,孩子还成了传统文化的宣讲员,家里人之间有点啥矛盾,孩子们便主动劝解,用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干群关系的转变。小小一个国学班,拉近干部与村民彼此之间的距离。“村民们觉得,咱们村支部真心实意办好事。这几年来,村里日渐和谐起来,村里想干啥事,大家都齐心协力一起上,没人拖后腿、挑毛病。”赵松玲说。

关于未来的打算,赵松玲说,虽然这个国学班规模不算大,但自己却有个大梦想。他谋划今后让村民们也加入国学班学习,让他们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