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和简介】一季度赚3.47亿 邱光和的森马凭啥成为服饰“利润王”?
很多人说,财报是公司的眼睛,从财务报表中,可看透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各行各业发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服饰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处于纯市场化竞争状态,年年都有人喊“最困难的一年”。
温州的森马,没有自己的生产厂房,所有的生产工序全部外包,当大家都喊难的时候,森马服饰去年净赚16.94亿,今年一季度又赚了3.47亿。在国内服饰界,森马的成功是个特例,也是奇迹!邱光和家族的森马凭啥成为温州服饰“利润王”?
当“明星”好,还是做“寿星”好?
森马服饰董事长邱光和(左2)
2018年A股中的温州板块里,最赚钱的上市公司是南存辉的正泰电器,全年营收规模为274.21亿元,净利润35.92亿元,继续领跑温州上市企业,同时也是最慷慨的公司,分红将派发12.91亿元。
不过,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差异表现,若论走的最稳的,邱光和家族的森马服饰无人出其右。2018年全年营收157.19亿元,实现净利润16.94亿元,在国内纺织服饰业中排行第4,在细分领域的休闲服装及童装领域,更是绝对龙头。
4月29日,森马服饰披露了2019第一季度报告,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11.06%。另外,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62.7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产为114.84亿元,同比增长3.04%。单从营收规模、利润、以及净资产的勾稽关系上看,表现就是一个字“稳”,而这种“稳”,是可持续、健康的成长态势。
公布一季报的同时,森马SEMIR也上线更新了品牌理念,强调“质在日常”。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中旬,森马旗下儿童休闲服饰品牌“巴拉巴拉”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设了首家门店,“走出去”有助于加快品牌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巴拉巴拉在蒙古国首店
近日,森马服饰掌门人邱光和接受当地媒体《温州商报》专访时表示:“森马不只想当服装产业的‘明星’,更当服装产业的‘寿星’。”他还表示,20多年来,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三心二意’。”
邱光和的“三心二意”,哪“三心”?决心、信心、耐心。哪“二意”?诚意和新意。从字面来理解,其实并不困难,巴菲特常讲过,创业是一条长长的雪道,就是说要有远大的目标。很多人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滑得快,风驰电掣,可创业更要比耐力、比持久性,很多“明星”公司“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为什么?就是因为无法逃脱“富不过三代”魔咒,做事情短视,公司通常做不久,即便曾有过一时的辉煌。
当然了,既当“明星”,又想当“寿星”,对一个立志做长青企业的公司来说,是很难很难的。中国家族企业“百年老店”不多,仅10余家,能够从创业、传承、管理等多方面集“优秀”于一身的,更是凤毛鳞角了。
当“明星”容易,做“寿星”很难,有好的战略目标及合适的市场定位,善于经营,敢于创新,能经营好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企业是容易出业绩的,可打造百年企业,光靠这些还不够!国内外很多优秀的百年企业、“寿星”公司,没有垂暮与沉重,仍呈现出持续的青春活力,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并不复杂,靠的是一份专注和执着的心。
战略上非常专注于公司核心业务,并把它做到极致的,而且持续这么做;“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森马的掘金模式,从亏200万到身家39亿美元
森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邱光和
《福布斯》公布的2019年度的亿万富豪榜中,共有10位温籍富豪跻身全球“亿万俱乐部”;其中,《福布斯》排出的温商首富是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以36亿美元身家排在全球第597位。
今年的上榜温商中,因医药“独角兽”药明康德A股上市,创始人李革的身家涨至35亿美元,名列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富豪榜排榜中,绝大多数温州籍老板身价缩水,较去年有所减少,除邱光和身家维持不变外,另一颗“冉冉升起”的财富明星是德力西的胡成中,名列第8,身家12亿美元,而上一年度他还未挤进10亿美元门槛。
110余年的香港百年利丰,是一家创业、传承、管理等多方面集“优秀”于一身的世界级“百年老店”,多年以来,利丰供应链管理被许多大学列入经典案例。
“存在即合理”,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名言。
利丰历经百年而不衰,且仍在不断壮大,有其独特的成功之道。作为全球最大的采购公司,世界级服装“代工皇帝”,利丰从来不做生产,没有一间工厂和车间,可它却能产出满足全球中高端消费者最优质的服饰。挂上货架的每一批衣服,虽来自不同厂商,但咋看起来,都像是同一间工厂生产出来的。这就是利丰供应链管理独特的魅力:分散性生产、没有车间、全球协同。
2011年3月,森马服饰在深交所敲钟上市
让邱光和家族能快速掘金的“森马模式”,与百年利丰有颇多相似之处。事实上,森马服饰创始人邱光和很早就探索轻资产的成长模式,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多数人还用质疑、异样的眼光看邱光和,说他的公司像是个“皮包公司”,玩的是“空手套白狼”。
邱光和,生于1951年,祖籍是浙江温州的瓯海娄桥。小时候,邱家是全村子里最穷的一家,他曾在瓯海娄桥中学、温州农中读过书,但因家里穷,交不上学费,14岁的邱光和辍学了,回家种地。1969年,邱光和参军入伍,在部队入了党;1973年,22岁的邱光和退伍后,成了当地人民公社一个半脱产干部。
1974年~1984年这十年间,邱光和都是在温州乡镇企业瓯海娄桥农机厂工作,曾任厂长、党委书记。上世纪80年代,温州的民营经济开始潮起潮涌,邱光和也按捺不住,自此独立闯荡商海。
1984年,他与两个朋友一起创办了瓯海娄桥工贸,由邱光和任经理。1988年7月,邱光和又独资创办了自己个人的第一家公司,即瓯海家用电器公司;不过,创业并不算成功,由于多方原因,家电公司并没有坚持办下去。
森马服饰副董事长邱坚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家电公司虽然不算成功,可其运作模式却留下来了,且日后演绎成为森马服饰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当年的瓯海家用电器,是“爱国者”电器的华东代理商,后来,邱光和将它变为了自己的代工商。早先,邱光和花了50万,开了“爱国者”落地音箱的生产模具,还找广东江门的一家公司做设计,然后,再委托别人代工,拿过来再批发给市场。
邱光和做音箱时,自己连一个车间都没有,从设计到模具开发、再到生产直至销售,都是在外头,这在当时温州商界曾引发热议,不少人直呼:“看不懂”邱光和!
当年的家电业,让邱光和亏了200多万,并非商业模式问题,而是祸起于天灾。一场强台风袭来,仓库被水给淹没了。邱光和从家电业退出后,曾一度转到郑州从事地产;不过却不遂人意,据说是炒房“炒”上烂尾楼,又亏了好几百万元。
在法国举办的森马服饰与欧洲童装品牌Kidiliz 股权交割仪式
森马服饰,始创于1996年,生意上蚀本的邱光和,那时看到了休闲服装潮兴势头,决定转行。仅一年光景,邱光和成功了!
儿子邱坚强,现为森马服饰副董事长,可他却不是“接二代”,他也是森马服饰的联合创始人。换句话说,“父子帮”是森马服饰早期创业形态,也因为年轻二代的积极参与,让邱光和的服饰大王梦更容易实现。
邱坚强,生于1974年,他参与了森马服饰创业20多年历史的全过程,也算是森马服饰“创始元老”。森马服饰创设那一年,邱坚强刚从退伍回来,曾在建行工作一段时间,不过,他并不喜欢那种坐办公室的清闲日子,与父亲一起创业。
父子分工,各把一头。起初,邱坚强并不在温州,而是长年呆在广东,二、三个月才会回温州老家一趟。当时的森马,设计、生产都放在广东,直到后来,森马在上海嘉定创办了产业园,总部才由温州迁往上海。
总结一下,20多年专注于休闲服饰,森马的成功归结起来,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森马采用的销售模式、渠道模式创新。几年前,邱光和曾说:“我们打破了传统,把短板外包,将物流、财务、品牌中心等设在总部,将生产的事交给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的一批加工企业来做,我就可以致力于品牌的设计和推广,不用建厂房,将钱用在了刀刃上。这是森马能迅速崛起的最重要核心因素。”
二、“渠道”为王。森马成立时,虽处于中国服饰休闲化崛起时代,可当年的服装行业,已是群雄林立、列强环伺,而邱光和这里,却是一个“四无企业”,无厂房、无客户、无渠道,无做服装的经验。“森马模式”,事实上就是一种“虚拟经营”的发展模式,一种轻资产品牌运营模式;其中,渠道是森马的长处,也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邱光和、郑秋兰一家三代的合影
假如还要归结一条森马的成功之道,那就是“家和万事兴”。
一个长寿家族企业真正难以撼动的基因到底是什么?
邱光和、郑秋兰夫妇一家,曾被评为温州百户“最美家庭”。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人生旅程中最温馨的避风港。家和人和万事和,而家和,更是家族企业缔造财富长青的成功奥秘。
举个案例,杰尼亚(Zegna) ,是全球闻名的意大利男装品牌,始创于1910年,如今,这一全球最大的男装奢侈品集团背后的杰尼亚家族,财富正传向家族第五代。百年杰尼亚的成功,一直离不开整个家族几代人所信奉的意大利古谚:“亲近的家庭令生意兴隆,生意兴隆令家庭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