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喻红为什么离婚 喻红 如果没有刘小东她可能更完美
中央美院油画系教师,喻红肯定不算是那种热心的画家,不是那种追求形式、制造效果的艺术家。好像正相反,她的主题一直盘旋在《追忆似水流年》那种由细节构成的小世界里,加上她那种纯正的苏联现实主义手法,每一个画面都隐约着一丝沉浸于心事的叙事气氛。
90年代初作为新生代画家出名时,喻红的画就被认为有自传性质,即使她不画自己。对这一点她有充分的自觉:“我生活在人群里,发现了许多令人心灵感动又无法言表的东西,这些都是关于人性的敏感、脆弱、尊严、隔膜、无助、真诚和情爱的故事……所有人都被它驱使着,于是生活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它们成了我作品的主题。”
作为一个曾在王小帅、张元等执导的多部独立电影中有着惊艳演出的女艺术家,喻红在现实生活中也始终完美的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因此,当《艺术玩家》主持人李斯羽在节目现场问及张元导演“喻红有何瑕疵”时,张导连声否定说没有。
在男人眼里,喻红漂亮、有才、贤淑,确实堪称完美,但作为喻红的闺蜜、策展人郭晓彦则对张导的谄媚不以为然:“喻红可能会有很多客观的压力,比如说她是个完美的妻子、母亲,但是我觉得她也更重要她是一个艺术家,她应该有更自由的一面”。批评家尚辉更是辣嘴一张:“如果没有刘小东她可能更完美!”
刘小东、喻红结婚照
刘小东自画像
1991 农家镜前自画像
“喻红的丈夫”,这是以前人们在介绍刘小东时不加思索的习惯用语。随着近十年来刘小东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迅猛蹿红,现在人们介绍喻红时会附上一句“她是刘小东的妻子”。他们是画坛的恩爱夫妻,都是新写实主义油画领潮人,更是艺术尖峰上相持不下的竞争对手。
刘小东、喻红
1985年,大学一年级的喻红第一张素描习作《大卫》便刊登上全国高校美术教材的封面,被公认为“中央美院史上最好的大卫像”。1993年, 作为青年画家的喻红和刘小东主演了王小帅的电影《冬春的日子》。而2000年到现在,拥有《目击成长》等作品的喻红无疑是新写实主义油画的领潮人,国内当代主义的代表画家。
大卫 1984年
纵观这些年,喻红就像家人给她取名时所寄望的那样,越来越红。但她本人的生活,却比少女时代更加简单。“其实艺术家大部分都是很简单的,太复杂也不可能画画啊。”这样说着的喻红,眼神中透露出的是一向的冷静、优雅和处变不惊。
“我喜欢生活里特别自然的状态,大概主流的人都比较正襟危坐吧。比如以前我画很多睡觉的人,真睡的时候人是不设防的。”
喻红作品的核心就是人。人的复杂、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喻红这样讲述她的作品与人的关系,以及她个人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
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少年宫学画画,八十年代念了央美附中,后来大学在油画系,是班上唯一的女生。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班的学生有的上学早、有的上学晚,不像现在,基本上都是差个一两年,那个时候有的学生能够差个三四岁。
好像我都不太明白的事,大家都明白,所以基本上就是跟着大家玩。后来我觉得上了大学之后,好像才成熟起来,跟上趟了的感觉。
以前我画的很多就是一种青春的迷茫和焦虑,后来结婚、有了孩子之后,用北京话讲就是完全“麻爪了”,就是这样一步步适应,一步步慢慢去接受自己的角色,然后学习,学习怎么去做一个母亲,生活完全变了,变了以后所以我也就大概四五年没怎么画。
那个时期就是茫然的,我将来要干什么,我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我在职业当中想要干什么,想要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知道,没有人能给你一个坐标,一个方向。别人的建议都是别人的建议,你到底要干什么,都是不知道。而且在那个时期,就是应该是80年代末,中国也是比较动荡的时期,就是对于很多东西是一种看不到方向,不仅仅是个人。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看着她一天天长大,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的成长,我们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成长,是一个不断被塑造的过程。
1999年,我开始画《目击成长》系列,也终于想清楚自己要画什么了。
《1966年 半岁 在西安》 1999年画
《目击成长》其实就是对自己与生活着的这个时代的一种记录。我觉得这个时代的或者国家的这些痕迹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都会起巨大、关键性的作用。
作品有两部分组成,左边的图片是对咱们国家当时报纸杂志的翻拍,右边的部分是我画的同一年的自己。
一年一幅,一直画到现在,就是一个小的个人和大的历史的关系。女儿出生后,每一年也画一幅她,加在画面的最右边。
《1980年 14岁 和少年宫的同学们一起在圆明园》 2001年画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就是有忧郁症,慢慢接触有忧郁症的人多了以后,我觉得他们都特别有才华。但是就是因为他特别敏感,可能会把很多负面的东西去放大。我们出门摔了一下,你可能揉一揉就过去了,但是他可能会想,为什么会这样?
我和他们聊天,对他们进行采访,再整理、思考这些长长的聊天记录,最后把他们画出来了。比较困扰我的就是回来整理的时候,因为访谈会很长,整理的时候,这个负面情绪很大。我就全方位接受他们所有人的负面信息,然后整理的时候,我觉得那段是比较痛苦。当你真正面对采访的时候,并没有觉得那么大的心里压力。但是当你对着文字去整理的时候,我觉得是挺不容易的。
后来,就把他给画出来了。这些画都是三联的,每个人画一组,同一个人在画面中出现两次,也是人的两种不同的状态。但其实人真的不可能真正进入别人的内心,这只是我的一种努力吧。
生活里的元素,如果把它单独抽出来看,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走在街上到处都是的交通信号灯,它规范人的行为,但有时这种规则常把这个世界弄得很混乱。近几年,我开始在画里把这些现实的场景和人物重新组合,有时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超现实感。
我画《游园惊梦》是要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的。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带着我们去拍照,就是北京郊区。是一个废弃的公园,也不是很大。就是水泥建的中国的这种亭台楼阁,有池塘、有很多建筑。但是好像就是从来没建成,就是水泥的框架建完以后就扔在那了。
水面长满了荷花,那荷花长得太好了,我去的那天阳光灿烂,很难得的蓝天白云,整个建筑就是水泥的破败的状态,但是池塘里荷花恣意生长,特别强的一种对比,非常好看。后来我在那我就突然想,可以用这个环境,把我想画的故事全部串在一起,刻舟求剑、盲人摸象、水中捞月……
我画的这些人赤身裸体,他/她不是一个具体时代的人,也不是一个具体地域的人,就是人真正的一种状态。
人经常是一种自以为聪明,但其实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非常少,或者经常满拧的这样一种状态。
荡漾,2015,布面丙烯,97X76cm
共渡,2014,布面丙烯, 180x200cm
Tiffany Keys钥匙系列
Tiffany最近推出的Tiffany Keys钥匙系列,用钥匙的意向浓缩了对未来未知的可能,象征坚定内心力量,颂赞乐观生活态度。而这个系列的设计理念便是透过这把“坚定”的钥匙,突出当代女性的独立与坚强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以刻画当代女性形象见长的当代油画家喻红,总能“发现令人心灵感动又无法言表的东西”。她受Tiffany之邀,为章子怡、李娜和李宇春创作了“Tiffany Keys”同名主题的油画肖像。透过喻红敏感而独特的审美视角与极具个人风格的笔触,将三位女性的外形与个性都转化为一种色彩符号并特别地呈现了出来,她们的跨界合作,正是Tiffany Keys最佳的代言。
章子怡精致的五官让喻红感叹不已,但聊起她为表演扛下的苦受过的压力,一身伤病却始终期待一个更出色的角色后,喻红笔下的章子怡更有从容的意味。
适合冷色调的李娜在暖色的背景衬托下,更显飒爽而无畏的性格,而李娜膝盖手术后常年绑绷带留下的白色印迹,在喻红眼里像一道独特的性格纹身。
并不擅长画画的李宇春最感兴趣的是调色的过程,在了解到“冷色块在脸部特别珍贵”后她顿悟,“正如热情的音乐中突然点缀清冷音色,打破大规则的逆向总让人惊喜。”
章子怡、李娜和李宇春,这三位在不同领域却有着传奇般经历的女性,可以说是当代的幸运儿,但是在她们的光环背后,更多的是承载着作为一个当代独立女性所要具备的“Be Brave, Be Tough”,喻红把这些内容都深深地植入了她的创作中。
百尺竿头,2015,布面丙烯, 200x250cmx3
火,2015,布面丙烯, 76x96cm
日月同辉,2014,布面丙烯, 200x250cmx2
坤乾 ,2014 ,布上丙烯, 250x300cmx3
年轻时,出去郊游、参加个Party都能让你特高兴,但有了孩子之后对这些事儿真的没那么大兴趣了。当你看到一个生命降生, 才明白在这世界上生命是最可爱的,没有什么能跟生命比较。
所以,人就变了。再画以前的画已经不可能了。那么要做什么样的艺术呢?这其实是最焦虑的。
生活很忙,带孩子需要花很多时间……这些都是可以去协调的。但是不知道该画什么了,是别人谁也帮不了你的。所以我想,有些艺术家在这时候放弃,可能还是没能想清楚要画什么。
现在,我的女儿已经长大了,也逐渐开始接触艺术。但我给她的建议是不要当艺术家。当艺术家太难、太苦了。
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艺术家。
喻红 - 目击成长系列(局部)
喻红 - 目击成长系列(局部)
如果你把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自由地愿意画就画,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很容易。但你要想每天都能创造一点新东西,那非常难。
艺术创作,不管是绘画还是写作,或者是拍部电影,都不是自娱自乐那么简单。如果是的话,成本太高了,可能不如去卡拉OK一下划算。
学艺术,首先还是要喜欢。这个行业其实很苦,如果不喜欢,你就坚持不下去,自然会转向做别的,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为止。
女性艺术家结婚生子花去很多时间,这是事实。但这不是成不了艺术家的原因。男性可能在家庭生活里花的时间少,但他也有其他糟心事儿。
想当艺术家怎么都能当,不想当有一万条理由。
喻红 - 不能自已的律动
想做艺术,需要的是自己心里的确信,而不是别人认不认同你。或者说,你每天能做艺术的时间有多少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想。
大家都很忙,忙得没时间做艺术,但少吃了一顿饭吗?并没有,因为你觉得吃饭很重要,不能耽误。
所以,如果觉得这事儿不能耽误,就肯定耽误不了;觉得能耽误的事儿,都能耽误。不光是艺术,其他行业也一样,只有当你真的想,才有可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