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德的钢琴曲】丁善德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赏析

2019-04-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曲为复三部曲式,由引子.第一部分.中部.再现部和尾声构成.其中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引用了<马车夫之歌>的主要旋律作音乐主题,中部在主题风格基础上由作曲家独立创作,与第一部分形成强烈对比变化.[丁善德的钢琴曲]丁善德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赏析1~6小节为引子,小快板,四四拍.不同节拍位置的低音重复着充满弹性的动机,打乱了均分节拍的律动,每小节形成前后的呼应,与高音部第4小节进入的弱起动机形成两个层次.节奏的交错碰撞,仿佛跳舞的人们接踵而至的脚步声.[丁善德的钢琴曲]丁善德钢琴曲<

本曲为复三部曲式,由引子、第一部分、中部、再现部和尾声构成。其中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引用了《马车夫之歌》的主要旋律作音乐主题,中部在主题风格基础上由作曲家独立创作,与第一部分形成强烈对比变化。

【丁善德的钢琴曲】丁善德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赏析

1~6小节为引子,小快板,四四拍。不同节拍位置的低音重复着充满弹性的动机,打乱了均分节拍的律动,每小节形成前后的呼应,与高音部第4小节进入的弱起动机形成两个层次。节奏的交错碰撞,仿佛跳舞的人们接踵而至的脚步声。

【丁善德的钢琴曲】丁善德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赏析

第一部分(7~38)由A、B两个乐段构成,用多次变化重复的手法呈示,形成两个对比的舞蹈性主题。

7~22小节为A乐段,由4个平行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由两个对比的小句子组成。音乐采用了《马车夫之歌》前两句旋律,率性、豪放,通过整体力度p-mp-f-ff的变化,配合对增音程的强调,使音乐在奇异的音响中层层递进。

【丁善德的钢琴曲】丁善德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赏析

第一句(7~10)为A乐段的主题,高音部跳音的使用和十六分音符三连音令音乐充满灵动感;低音部借鉴引子第4小节的旋律,来模仿人们舞动的脚步和轻盈的舞姿。第二句是第一句升高八度的变奏。这两个乐句旋律以织体变奏的方式重复一次,并在重复时突出低音的变化特征音,加深了人们对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印象;小二度音程的使用则使音乐紧张感逐步增强,最终以ff力度干净利落地结束在主音的八度大跳上,仿佛舞蹈动作的完美收束。

23~38小节为对比的B乐段,采用民歌后两句旋律,力度突然减弱,旋律委婉起伏,结构与A乐段相似,情绪在舞动中又略显抒情。前两句双手在高音演奏,后两句降低八度,由此使两个乐句之间形成音区的对比。23~26小节为B乐段的主题,仿佛维吾尔族少女轻盈跃动的舞姿。

前两句旋律突出变徵音,低音分解有序地重复;第3句和弦式织体与旋律重音交错,在每拍的强位(前半拍)休止,突出舞曲节奏;第4句则快速跑动有辅助音的分解和弦,密集节奏的衬托和歌唱性旋律使音乐发展层次更鲜明,气氛更浓烈。

中部(39~56)为三句式乐段,因句子较长、音乐性格相对独立、中间句与第一句对比鲜明、第3句又是第一句的移调再现等因素,音乐又具有了再现三段式的结构特征。这个部分速度稍慢,整体力度由强变弱,节拍在、、间频繁转换,仿佛在述说过去苦难日子时苦涩与复杂的心情。

第一句来自B乐段开始的五音动机,f力度,双手八度加厚的舒展旋律与轻柔短促的非三度叠加的和弦疏密交错;因模进关系,调性经历了e羽调式、升f 羽调式、升c羽调式的连续转换,音乐在游移中展衍下行,冲淡了原本热烈的舞蹈氛围,情绪变得略显悲伤。

第二句回原速,mp力度,密集的织体与不协和音程增加了音乐的碰撞感,表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压抑。第3个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模进平行,音乐在结束部分在渐慢中叹息似的下行,带有收束与过渡性质,人们渐渐地从回忆中回到现实。

再现部(57~95)将人们带回到初始欢庆热闹的场面。57~72小节的A乐段为完全再现。73~95的B乐段扩展了一个乐句,由5个平行乐句组成。扩展的第5句旋律八度叠加,织体增加了纵向和声化的加花变奏,标示踏板的运用,增加了和声音响的厚度,并随着力度的渐强,将音乐情绪再次推向了高潮。

96~99小节为尾声,高音部坚实、饱满的和弦与低音部反复出现的不协和音程形成音域上的巨大对比,赋予音响更强的张力,最终以sf 的力度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