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俭系统产业化 《周希俭:系统产业化梦想》专题·道和产业化凭什么

2019-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系统产业化绝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周希俭多年的夙愿.周希俭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据说,他的爷爷是大地主,父亲当时身边的仆佣就有好几个.父亲学了一身本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周希俭系统产业化 <周希俭:系统产业化梦想>专题·道和产业化凭什么海宁自古以来商业就非常发达,尤其是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海宁商人做的是皇家生意,所以大部分海宁人有经商的天分.敢想敢干,做一番大事,是许多海宁人的共性,好像只有这样才配得起先祖们做皇家生意的荣耀.周希俭系统产业化 <周希俭:系统产业化梦想>专题·

系统产业化绝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周希俭多年的夙愿。

周希俭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据说,他的爷爷是大地主,父亲当时身边的仆佣就有好几个。父亲学了一身本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周希俭系统产业化 《周希俭:系统产业化梦想》专题·道和产业化凭什么

海宁自古以来商业就非常发达,尤其是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海宁商人做的是皇家生意,所以大部分海宁人有经商的天分。敢想敢干,做一番大事,是许多海宁人的共性,好像只有这样才配得起先祖们做皇家生意的荣耀。

周希俭系统产业化 《周希俭:系统产业化梦想》专题·道和产业化凭什么

周希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1975年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他,内心深处一直洋溢着这样的梦想。

周希俭曾有过稳定的工作,收入颇为不菲。但他20岁就开始创业,卖过音响、服装,均大有斩获。1996年开始做直销,在一家企业做到翡翠营业经理。从2002年到2006年,他先后进入如新、月朗国际,期间他以11个月的时间成为如新中国第一户寰宇领袖。

周希俭系统产业化 《周希俭:系统产业化梦想》专题·道和产业化凭什么

也正是在如新,周希俭开始了系统化运作的实践,他创办的协美系统,完全按照公司化运作,是亚洲第一个按照公司化运作的系统。这也为他后来运营直销公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9年周希俭进入中脉集团,出任中脉国际副董事长,以35岁的年龄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直销企业家。在他的引领下,中脉建立了道和系统,开始抢滩直销市场,3年内在中国各地开设了超过5000家生态养生馆和近20家分公司,并在美国、日本、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开拓市场。仅仅用了3年时间,他就让中脉在行业内一鸣惊人。

从直销人蜕变成企业家,再经过打拼,一个人或许能就此打造一个商业王国,这无疑是成功的,甚至是众多人梦寐以求的结局。而在直销历史上,这样的商业大戏曾多次上演。

当代最著名的直销企业,其创始人无不是直销员出身。安利创始人温安洛和狄维士就是一家直销企业的直销员,玫琳凯创始人玫琳凯·艾施也曾是一家直销企业的直销员,他们创造的直销传奇同样令人尊重。

周希俭如果按照常规的路子走下去,几年十几年,他无疑将演绎类似的直销传奇。

然而,这远远满足不了这位海宁人的欲望。

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可以说周希俭是成功的,但他只是在复制成功,走一条前人走过的路,并且做一件前人做过的事—生产产品并以直销的模式销售出去。

“要成就一番大事业,首要条件就是要敢想。”周希俭常常这样说。

周希俭敢想的,绝不只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直销员,也不只是打造一家直销企业,而是比直销企业更宽广的系统产业化,尽管他知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

“实现系统产业化,是我不变的梦想。”周希俭坦言,在如新运作协美系统的时候,周希俭就提出了系统产业化的构想,如今这已经成为道和系统的梦想。

最佳时机

尽管几年前就有了系统产业化的构想,但周希俭认为,现在才是实现系统产业化的最佳时机。

事实上,系统产业化尽管是周希俭的首创,但许多系统的领导人曾有过类似的想法,并且同样拥有成熟的系统,可惜鲜有成功者。

为什么呢?“并不是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机制问题。”周希俭说,“这个机制,第一个机制是,系统产业化必须是公司化运作而非系统运作,第二个机制是系统领导者要有决策权。”

系统产业化首先要公司化运营。

许多系统领导人在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觉得系统就是自己的资产,也会过于迷信自己在系统里的领导力,认为自己想干什么,大家都会跟着他一起干。“这是一种错觉。”周希俭说,“第一,系统成员会认为这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公司;而公司运作则是以公司的资产和信誉做背书,信誉度高;第二,系统的能力有限,但公司实力强大,并且公司背后有强大的资源;第三,系统属于松散型组织,难以有稳固的财务机制和项目运营机制,但公司有严格和规范的制度,并且能确保执行;第四,系统的合作公司并不喜欢,怕你走偏,但系统的任何做法都不用向公司汇报,所以合作公司会阻碍发展,系统下的人也会向公司投诉。

系统产业化的第二个必备条件是必须有决策权。系统产业化并不是简单地卖产品那么简单,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并且一旦成功收获颇丰。系统领导人如果没有决策权,则很难在项目选择、运营战略、分配机制等方面制定与系统成员诉求相匹配的模式。

庆幸的是,周希俭现在这两项必备条件都已具备,此次系统产业化,完全由中脉科技担纲运营,而周希俭作为公司的副董事长,同时是道和系统的领导人,拥有产业化所必备的决策权。而这些,刚好是其他系统领导人所不具备的。

随着道和系统的成熟,让周希俭迎来了实现系统产业化的最佳时机。

失败是成功之母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早在十年前,周希俭已经试水系统产业化。2003年他和他的团队在温州开办咖啡厅,装修、用人都用上了当时如新协美的系统文化,他以为只要系统团队建立起来,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任何事情都能做。“最宝贵的智慧往往从探索中得来!”对待往事,周希俭显得诚恳又沉静。

那是一次并不顺利的产业化经历。周希俭回忆说:“当时是要系统成员开店,并没有设定开店的资格门槛,结果有些人把身家投入进去后,每天便盯着营业额。没办法,本来就只那么一点钱,谁都会盯住。结果忘了自己的直销主业,而是去经营咖啡店。结果怎样呢?他擅长的是做直销,但却干了经营咖啡店这件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把主业丢掉了。可在经营咖啡店的时候,他又和客人讲直销,结果把客人也讲跑了,两边都没有做好。”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进行系统产业化,周希俭的原则是:“直销的归直销,产业化的归产业化。”所有的产业化项目,都聘请专业人士经营。除此之外,对参与产业化投资也设定了门槛,规定只有钻石皇冠俱乐部的成员才能参与。

“这些成员都有较好的组织能力、领导力和影响力。这些人的收入都有比较好的保障,抗风险能力强,投资产业化后,并不需要时时来盯着投资的项目,哪怕做失败了也关系不大,这样才能专心把自己擅长的直销业务做好。相反,如果资金不充裕,你叫他不盯着都难。”

那系统伙伴做什么呢?系统伙伴只干他擅长的事情—做直销业务。而在产业化项目方面,他们只需要做两件事:消费和推广。“我们有庞大的人员网络队伍,他们本身就是巨大的消费群体。而我们又会通过一套奖励机制,鼓励他们去推广我们的产业化项目。

这种推广的力度,不是一般的广告投放所能比拟的,并且可以迅速地扩充更多的消费群体,形成一种裂变效应。”至于怎样推广,周希俭微微一笑说,“这个不用担心,因为我们有系统,按照系统去做就可以了。”

这位海宁人,永远是那么淡定而从容。

窗外,天色已经昏暗了,黄埔大道亮起了路灯,一座一座高楼大厦绵延而去。周希俭说:“在道和系统3周年年会上,我向6000名合作伙伴承诺,两年后要在广州建一座39层的总部大楼,在容纳5万人的会场里召开5周年大会,让产业化达到100亿元。

”现在是周希俭最梦寐以求的状态,他已经等待系统产业化十几年,走过这段艰辛的路程后,梦想终于渐渐落地,但在两年内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周希俭无疑还要面对不少的考验。然而,梦想、责任自有万钧之力,这或许正是他坚定不移向前迈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