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缺园 王受之“东山印象”:故园风雨后

2018-0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都讯 记者赵大伟 实习生祭雨竹 3月15日,"东山印象"王受之作品展在广州逵园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王受之以东山历史建筑为主题的四十多

南都讯 记者赵大伟 实习生祭雨竹 3月15日,“东山印象”王受之作品展在广州逵园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王受之以东山历史建筑为主题的四十多幅水墨及炭笔作品,浓墨淡彩、炭笔线条间勾勒出上世纪东山的风貌。

希望有更多人画出记忆中的广州

这次展出的四十多幅画作中,12幅是水墨画,其余都是木炭画。王受之认为,木炭画在业界和市场上不太受重视,但是木炭比水墨更能清晰地呈现建筑结构。尽管此次作画主要出于文化效益和公益的考虑,但他仍然希望“给市场传递出一个信息:这些画还是有人买的。一来可能增值,二来刺激更多有欲望、有能力的人画出记忆中的广州老建筑。”

“我小时候,二沙岛的河里满满的都是船,卖东西、吃东西的人一直挤到西堤。我父亲是摄影迷,当时用135的莱卡相机拍了不少照片。”借助影像资料,王受之用炭笔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场景。

“如果你用心看,看到这些作品你会有一点凄凉的感觉,看出我的苦心。”王受之在开幕式上说,“城市的核心是建筑和建筑里面的人,据说民国后期东山有2000多栋别墅,现在只余下500栋,里面的精英没有了,只有残破的躯壳。”

旧时广州不完美,但“温良恭俭让”

王受之1946年出生于广州,在东山度过了七年的童年。解放后虽随父母移居武昌,每年夏天依然会回来。在他的印象中,街坊邻居多数是留洋回国的知识分子,看戏、喝咖啡,听黑胶唱片、聊贝多芬,每个人都彬彬有礼。

王受之笔下的东山是“精英们的东山”,他对南都记者也承认,当年的东山不可能如他的画一般完美浪漫。“像我们家的保姆云姐是顺德的‘自梳女’,一辈子没有嫁人,我们吃饭的时候她们端饭来。生活一定是很困难的。”但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人与人之间依然留存着“温良恭俭让”。

他回忆,从小带他长大的男保姆是个弃儿,冬天在街上没饭吃快要饿死,被祖父带回来救活了,就留下来做了帮工,后来到香港自己当老板了。“现在七八十岁的人倒在地上都没人敢扶的。”王受之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