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独立】琉球独立运动始末:琉球群岛怎样变成冲绳?

2019-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文摘自:<凤凰周刊>2013年第12期,作者:王家骏,原题:<琉球独立运动始末:琉球群岛怎样变成冲绳?>自2012年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钓鱼岛"国有化"政策后,中日双方就该岛主权问题的矛盾再次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去年8月中旬开始的一系列风波,从大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反日活动,直至最近日本媒体报道日美两国将围绕钓鱼岛制定"共同作战计划",主权争议与历史恩怨纠缠在一起.[琉球群岛独立]琉球独立运动始末:琉球群岛怎样变成冲绳?如此氛围下,常有大

本文摘自:《凤凰周刊》2013年第12期,作者:王家骏,原题:《琉球独立运动始末:琉球群岛怎样变成冲绳?》

自2012年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钓鱼岛"国有化"政策后,中日双方就该岛主权问题的矛盾再次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去年8月中旬开始的一系列风波,从大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反日活动,直至最近日本媒体报道日美两国将围绕钓鱼岛制定"共同作战计划",主权争议与历史恩怨纠缠在一起。

【琉球群岛独立】琉球独立运动始末:琉球群岛怎样变成冲绳?

如此氛围下,常有大陆学者和军方人士表态,不仅重申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更进一步质疑日本拥有琉球群岛的合法性。"琉球群岛不属于日本,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罗援少将2012年7月底发表于《环球时报》的文章中称,"日本还真别在钓鱼岛问题上和中国较真,连琉球是不是你的都成问题。"这一表达受到一些知名社会活动人士在微博上推荐:"推动琉球独立,我辈责无旁贷。"

【琉球群岛独立】琉球独立运动始末:琉球群岛怎样变成冲绳?

二战后,琉球群岛上确实存在着独立的声音,但至今仍在活跃的琉球独立运动并未获得一般冲绳县民的支持。在2006年的冲绳县知事选举中,琉球独立党党魁屋良朝助代表该党参选,得票率仅为0。93%。

琉球与中日到底是何种关系,如何变成了今天的日本冲绳,当地人如何看待"琉球独立",需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找答案。

【琉球群岛独立】琉球独立运动始末:琉球群岛怎样变成冲绳?

琉球的灭亡

琉球王国被日本正式吞并前,在200多年的历史里,一直处于一种特殊的双重藩属地位。17世纪初,萨摩藩的统治者——岛津家族征服了总人口只有12万的琉球王国。投降文书上,琉球被迫承认"自古以来世代从属于萨摩。"但是顾忌到琉球宗主国明朝的反应,琉球王国在表面上保持了"独立"。在此后的时间里,中华政权已由清替代明,琉球同时与清廷和萨摩藩保持着宗属关系。

清朝对琉球的"两属状态"早已察觉,但没有干涉。这不但反映了中央王朝特有的高傲心态,更表明了东方朝贡体系下特殊的国际关系逻辑。比起国家利益,中央王朝的君主更在意"夷狄蛮番"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只要表示臣服和尊崇,使天朝的尊严得到满足即可。独特的东方观念,无疑为后来转变中的痛苦埋下了伏笔。

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领土、法律根据、条约、权利和义务、合法性等词汇及概念,并非从东方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它们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扩展而抵达全球。有着漫长前现代历史包袱的东亚,现今争端的各方都举出了大量所谓的历史证据,来支持自身的领土主张。然而,排他性才是现代边界概念的核心。在西方规则引入之前,东亚国家连排他性的概念本身都不存在。

从19世纪开始,全球都被逐渐纳入到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国际社会。来自西方的概念才逐渐在一次次外交事件中被东方接受认可,并最终建立了新的东亚秩序。非西方地区的现代边界争议,因其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所以争端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比另外一方更有道理。讲不清道理时,最先完成转变的国家将获得最大的利益。

最早学会西方主权话语体系的东方民族自然是明治维新中的日本人。1872年,明治维新刚推行五年,日本就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领土,并在1874年利用牡丹社事件以"保护琉球人民"为由出兵台湾。清政府在事后的《北京专约》中称日本出兵为"保民之举",并向日本赔款,间接承认了日本拥有琉球王国的宗主权。

经过之后两次琉球处分,日本正式设置琉球为冲绳县,最终在19世纪70年代灭亡了琉球王国。在冲绳县当局的高压政策和琉球本地支持吞并的"开化党"分子影响下,琉球人的独立愿望和国家意识迅速泯灭。

二战后的归属问题

中文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着一则故事:二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曾经两次对蒋介石声称愿意把琉球还给中国,但蒋因为惧怕日本以及美国都予以拒绝。这个故事影响力相当大,《解放军报》和《环球时报》甚至分别于2007和2009年刊登过,但这并非历史真相。

琉球问题确实被提到了开罗会议的议事日程上。国民政府为此次会议准备的文件中,认为琉球在战后应当"划归国际管理或划为非武装区域"。1943年11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录了和罗斯福会谈的情况:"琉球可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议,一以安美国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属日本;三以此区由美国共管比为我专有为妥也。"

大陆学者汪晖在《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中分析道:"蒋介石已经从地缘战略上看到了美国在战后不会愿意放弃对琉球的军事占领,也未必真心想将琉球交给中国独立管辖。如同晚清李鸿章无力介入琉球问题一样,蒋介石并无抵抗美国意志的实力。"

根据中美领导人在开罗会议期间的会谈记录,罗斯福没有说过把琉球交给中国的话,仅仅是在试探蒋介石对于东亚地区战后安排的态度,并且在不止一次试探的同时,表示了美国在太平洋保持军事基地和军事存在的长远规划,强烈暗示了对琉球的兴趣。蒋介石意识到罗斯福试探背后的含义,故在罗斯福问其是否愿意要琉球时不但表示了不愿"专有",而且还说中美共管的建议是为了"安美国之心"。

美国对琉球的兴趣,最终以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胜利得到了满足。这场美军超过5万人伤亡的战役在英文和日文中都被称为"钢铁风暴",代表着冲绳战斗的激烈、空前的火力密度及盟军参战武备的庞大数量。

而日本方面,则有来自本土的6。5万名士兵、冲绳出身的3万士兵以及约占战前人口1/4的9。4万冲绳普通民众付出了生命代价。时至今日,人们在冲绳旅行,也常常会听到当地人讲:"在冲绳岛随便一个地方往下挖三尺,都会看到累累白骨。"

日军在战役中强迫或诱使冲绳平民集体自杀所留下的阴影,在终战后数十年里都挥之不去,并使冲绳成为全日本反战意识最强烈、和平意识最浓厚的一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