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马跃启 中共山东省昌邑市委书记马跃启: 打造"三区"前沿特色城市 加快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三区”前沿特色城市“一个总目标”,强化大项目、大投入“一个总抓手”,加快建设滨海昌邑、科技昌邑、魅力昌邑、活力昌邑、富裕昌邑、幸福昌邑的思路举措,抢抓黄、蓝“两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速沿海发展,加快建设“滨海昌邑”
举全市之力加快滨海开发,推动经济建设主战场战略性北移,打造昌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战略定位上,着力打造“一城、一区、一港、四基地”。“一城”,即打造“三区”前沿特色城市,建设经济发达、配套完善、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一区”,即加快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建设,尽快把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滨海经济开发区;“一港”,即加快建设潍坊港东港区(下营港),尽快建成拉动全市及其周边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四基地”,即加快建成1个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1个千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基地、1个千万吨规模的现代物流基地和1个20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基地。
在工作推进上。
一是准确定位,实施科学规划。突出“蓝色、高端、高效、生态”的理念,充分对接上级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相关规划,修订完善滨海经济开发区规划,调整优化布局,明确发展定位,整体规划建设。
二是拓展空间,提高承载能力。推动滨海经济开发区北扩东延,加快盐田、虾池改造,加大项目用地储备力度,今年一季度又调整出建设用地2万亩,建设用地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加快道路、港口、变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投入100亿元以上。
全面加快下营镇区建设,打造滨海特色新城镇,总投资10亿多元的福海豪庭、吉祥星级酒店、月亮岛改造等30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三是加快港口建设,发展现代物流。
今年,鄂尔多斯企业投资集团一期投资100亿元的下营港及临港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正式签约,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四是推动产业聚集,培育发展优势。突出盐化工产业链招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做大海天生物化工、海能化学等企业规模,加快投资10亿元的家园新型染料及中间体、投资5亿元的金典二硫化碳等重点项目建设。
目前,滨海经济开发区已落户项目100个,总投资330.6亿元。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完善激励政策,制定并落实滨海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定,在税收、收费政策和手续办理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完善管理服务体制,实行滨海经济开发区与下营镇“区镇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营镇全力服从、服务滨海经济发展。
市直部门在滨海经济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并充分授权,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近距离服务。完善投融资机制,成立滨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区域独立融资。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加快引进规划、建设、产业招商、投融资等方面的人才,为滨海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二、提高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科技昌邑”
坚持自主创新、科技支撑、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一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快发展以大唐风电、同大生态超纤高仿真面料、瑞其能风力发电设备、金丝达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康地恩生物制药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瑞其能公司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已有11项国家专利获得授权,主要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被列入2011年山东省重点项目。
金丝达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荣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已申请13项国家专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1―5月份,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1.37亿元,同比增长128.6%。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昌邑石化、海天生物化工、浩信集团、同大集团、华晨集团、中国棉纺城、泰森新昌等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加大科学投入,加快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式发展。
昌邑石化100万吨连续重整、180万吨柴油加氢、浩信集团100万套发动机缸体及500万套连杆等67个总投资223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1―5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入21.96亿元,同比增长30%。三是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建设,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年内组织实施高新技术项目56项,完成专利申请350项以上。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4件以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以上,省名牌产品2个以上。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魅力昌邑”
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项详细性规划,加快城区东扩、西接、南拓、北展步伐,建设“大城区”。加快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年内完成拆迁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以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四通”为重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城镇化进程。
做好“净、水、绿、畅”四篇文章,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水平。一是做好“净”的文章。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加快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城乡环卫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模式,有效改善了城乡环境,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
在4月份召开的全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市作为县市区代表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我市调研,对昌邑市的创新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家住建部在我市召开全国城乡环卫一体化暨生活垃圾利用技术培训研讨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市的经验做法。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投资1亿多元实施拦河蓄水工程,在潍河上建设了城东、城北、柳疃、金家口等4座橡胶坝和辛安庄防潮蓄水闸,形成了梯次拦蓄的河道水库格局,拦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
投资2.7亿元,启动滨海“一横八纵”水网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15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加强生态水利建设,构建水利新景观。投资3亿多元,建设全长5.5公里、总面积5.4平方公里的潍水风情湿地公园,被国家住建部认定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三是做好“绿”的文章。紧紧围绕建设“中国北方绿都”的总体目标,积极实施“绿色家园”行动,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不断改善农村绿化环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林地面积达到30万亩,100万亩农田实现林网化,完成村镇植树300多万株,有1个镇被授予省级绿化示范镇,3个镇被授予潍坊市绿化示范镇,108个村被授予省、潍坊市级绿化示范村。
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全市成片苗木面积超过10万亩,苗木存量超过2亿株,苗木品种达到500多种。
从2003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和5届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绿博园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是做好“畅”的文章。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大路网体系,不断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筹集资金4450万元、筹劳28.3万个,带动社会投入3亿多元加快村庄道路建设。目前,全市“村村通”柏油路率达到100%,形成了“八纵十二横”的路网框架。
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加快建设“活力昌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