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惧指什么动物 苏区女交通员临危不惧 智救陈毅
“我奶奶上山砍柴路过这里,发现一个人受伤晕倒在地上,就赶紧返回村里找我爷爷,把陈毅背回了家。”朱冬生说,没有想到,这正是游击队员们寻找的陈毅。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陶望平)"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元帅写下这首《赣南游记词》。陈毅元帅是有感而发,他几次遇险,其中一次就是靠一位舍生拼死的客家女救了性命。
陈毅在村后山坡上的竹林处晕倒,李桂花发现并营救。(记者陶望平 摄)
6月15日,阳光普照在赣南的群山上,江西网络台记者来到信丰县油山镇老屋下村,在村民朱冬生带领下,走进村后山坡上的竹林,绿影婆娑。钻进竹林,朱冬生指着一块石头说:"当年我奶奶就是在这里发现了昏迷的陈毅。"
当地人在发现陈毅的地方放置了一块刻着文字的石头(记者陶望平 摄)
当地人在发现陈毅的地方放置了一块刻着文字的石头,以作纪念。那是1935年冬天,陈毅带领游击队在油山一带行军,遭到敌人伏击。陈毅钻进林中迷失了方向,与其他人失去联系。这时,陈毅旧伤复发,而且饥肠辘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晕倒了。
朱冬生的奶奶叫李桂花,是党的地下交通员。"我奶奶上山砍柴路过这里,发现一个人受伤晕倒在地上,就赶紧返回村里找我爷爷,把陈毅背回了家。"朱冬生说,没有想到,这正是游击队员们寻找的陈毅。于是,她把陈毅藏到自家的阁楼上养伤。
朱冬生带我们来到一处土坯房,房子外墙立了一个牌子——"陈毅疗伤处"。这是个窄窄的小屋,放着一张老式桌子。桌子上摆放着水壶、马灯和几件旧物。
"原来这里有个梯子,可上到阁楼。"朱冬生讲起她奶奶智救陈毅的故事。有一天,敌人要搜查阁楼。就在敌人爬着梯子快要上去时,李桂花急中生智,狠狠地掐身边只有一岁多的孩子。孩子大哭,她趁机打翻饭桌上的砂钵。
"哐当"一声,敌人紧张地掏出手枪,立即问:"怎么回事?"说着就朝外跑。
这时,院子外响起了一声枪伤,有人说发现游击队员。敌人就一窝蜂似地去追赶。敌人这一跑,陈毅得救了。
"那个被掐哭的孩子是我妹妹。"李桂花老人的儿子,今年85岁高龄的朱德明解释说。
朱德明说:"我妈妈李桂花小时候就给我讲过,红军吃了很多苦,晚上没有被子,被蚊子咬,每天只能吃山果和梅子,苦着呢!"
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离开苏区,项英、陈毅等留在赣南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他们来到油山一带。"红军那几年太苦了!游击队员在山上搭茅棚住山洞,靠挖野菜、摘野果、捕捉野生动物充饥。"走访过多位游击战争亲历者、从事了29年地方党史研究工作的信丰县党史办主任庄春贤说起这段历史,神情严肃。
陈毅疗伤处(记者陶望平 摄)
为了帮助陈毅早日康复,李桂花把舍不得吃的土鸡蛋拿出来,给陈毅补充营养,还每天一早一晚打好新鲜豆浆送到阁楼上。
"陈毅在我奶奶家里养伤有一个月。"朱冬生说,后来出于安全考虑,游击队员把陈毅转移到了附近隐蔽的山林里继续养伤,奶奶还是坚持每天走几公里山路,用竹筒给陈毅送石磨新鲜豆浆。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当地群众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来保护红军。"庄春贤说,油山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像李桂花这样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