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它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
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
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挂一副对联,曰:“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据传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桥台上。
中国古时候的住房都讲究坐北朝南,或是朝东,讲究紫气东来,但这座小楼却是坐东向西的,在整个翠亨村独一无二。第二个是它开了许多窗户,在当时农家从不开窗的厅堂墙上都开了窗户,窗与窗相通,这样所有房间的窗户打开时,空气流通顺畅。
第三个是它的走廊和门,楼上楼下都有走廊,各个房间都能通往走廊,而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开了门,这也大违中国传统建筑封闭式的习惯。据说小楼建成时许多人来参观,当时就有人说小楼四通八达破财不吉利,学医的孙中山先生说:“空气流通,精神愉快就是吉利!”
楼门正中的装饰,光环下面雕绘一只口衔圆形方孔钱的蝙蝠,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图案,叫做“福在眼前”,不过中山先生却把蝙蝠改为了一只飞鹰,真是够中西合碧的。小楼的外观,红墙白柱,画着白色边线,楼房上下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完全是西式建筑的样子,但一进入里面就发现青砖墙、木雕椅、供神台,长对联,完完全全成了中国的世界,给人突然时空转换的感觉。
客堂的摆设正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这里有几张酸枝木椅,放着孙中山先生于1885年从南洋群岛带回来的煤油灯。墙上挂着孙中山父母的照片,完全是两位中国清末老实农民农妇的样子。他父亲叫孙达成,早年曾在澳门做鞋匠,后回家乡务农,娶了杨氏为妻,生下了4个孩子,孙中山先生排行第三,正厅后面就是他母亲当年的卧房。
楼上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当年开的病方和听诊器等行医用品。有句老话叫“上医医国,下医医人”,他一开始也是治病救人,后来慢慢明白用自己的医术只能挽救少数人病痛的折磨,只有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才能使广大民众得到新生,于是开始弃医从政,从救治个人的身体转向救治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