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打一数字 孔明七擒七纵孟获 孟获为什么要次次投降
孟获与诸葛亮,感觉就跟姜子牙和申公豹配合一样,孟获负责去煽动叛乱,诸葛亮负责收人头,等到杀光南蛮一代有野心的,自然能保平安。历史上的孟获放一次就降了(当然他的地位也没演义里这么高)。除了天选之子刘秀外,世上哪有常胜将军,但你举的人物可不是败在同一个人手下多次,古代打仗不是双方指挥官单挑,打的是士兵人命,蜀汉后期本身就缺兵,为了折服一个人不断擒放,蜀汉国力没有这么高吧,而孟获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一直都是易守难攻,孟获是首领,虽然比不上诸葛,但他在占着地利还被擒七次,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如果你作为他下面的士兵,你会跟着他送死,并且七擒孟获本来真实性就有待考究,三国志上也没有关于七擒孟获的记载,大家知道也是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
三国志明确记载了军还复叛,并且云南太守吕凯也死了。诸葛亮那一套根本行不通。李恢用铁腕治南,把豪帅抓回成都才算平定。七年后有一个叫刘胄的豪帅又叛变了,这时候诸葛亮都还没死。诸葛亮在世时,离蜀汉中央比较近的越嶲太守不但不敢去治所上班,而且任一个死一个。
诸葛亮和张翼的南中政策是相当失败的。到了蒋琬执政,张嶷主南以后才算勉强实际控制了南中。造反哪朝哪代没有,汉朝唐朝宋朝明朝都是盛世,造反都不计其数。诸葛亮的政策成功点在于南蛮再也没有大规模反叛,小打小闹不影响大局就可以了。虽然后面依然有南蛮反叛,但是再也没有需要中央军去平定的规模了,南中太守足以稳定局面就足够了。
诸葛亮所任南中七郡太守当中靠南边的四郡的太守无一善终,或为蛮夷所杀或为蛮夷所缚送往交趾。不是没有大规模的叛乱,而是蜀汉压根没有控制住南中。诸葛亮南征就是一次简单的劫掠行为而已。这次战争的唯一意义在于确立了诸葛亮在蜀汉政权当中的权威。
李恢的南中策略类似于西汉的西域策略,并且他也没有实际控制南中。到了诸葛亮死后,蒋费调整了战略中心,蜀汉政权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控制住了南中的据点。诸葛亮在世时南中随时都是叛乱状态,不存在你所谓的没有大规模叛乱。只是三国演义不写而已,陈寿可记载的清清楚楚。
孟获那个不能说是投降了,只能叫是打心底里的拜伏,成了臣相的死忠粉。有点像新三国的董卓呢。电视剧拍的有问题,费祎主管“宫中之事”,怎么可能跟着诸葛亮一起南征北战。这个孟获好像印第安人。在缅甸那边还流传着八擒诸葛亮的故事呢,前出师表中的“八月渡泸水,深入不毛”中的不毛,就是缅甸的八摸。
这些组合拳我为啥想到了汪二狗子……欲擒故纵,相爱相杀。平定南蛮时,诸葛亮还自己给自己带小红花,''吾虽有功于稷,必损寿矣''。
为何后来蜀国乏力的时候又反了,是因为国力不济,然后他们看到有机可乘吗?南人不复返是孟获说的,特指的是孟获承诺自己不会反了。保不准有些不服孟获的南人会反,这个赖不到他头上吧。南中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的。前脚走后脚就叛了。
王小波的文章里曾经提过,他年轻的时候在云南插队,却没见到一棵椰子树,而同纬度的两广海南有着大片的椰林。后来他想明白了,云南的椰子树都让诸葛老先生南征的时候给砍光了。诸葛老先生为什么要砍椰子树?一,不让南人太自在,没了椰树,南人就只能老老实实种地去,来填饱肚子。
二,砍光那么多椰树可不是几个人用手就能干的,所以这就是告诉南人,我有很多兵,而且都带着刀。现在是砍椰树,有谁不老实,砍的就是人头!椰子树是通过洋流来传播种子的,所以云南没有椰子树。虽然故事存疑,不过道理有点意思。
对七擒孟获的真实性怀疑,孟获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身为一方老大,被敌方活擒七次,打游戏呀,还有复活机制,并且小弟们就像脑残粉一样跟着一个多次被活捉的老大,这自我安全感得多强烈。都七擒七纵了,还不投降?孔明南征真是全面压制,所有问题都提前准备好解决方案。
打败仗就没人跟,曾国藩/范文虎/李景隆/也先帖木儿表示不服。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门道。但是,诸葛亮依然有派人发展生产,教夷人种水稻、盖竹楼、种茶树。直接能转换成战斗力的不多,主要是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