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狮吼关咏荷 河东狮吼的典故出自新洲三店街

2019-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楚天都市报11月10日刊登有<"河东狮吼"应是源自麻城>一文云:"看了11月3日的<"河东狮吼"源自新洲>,该文认为陈季常"遁"在新洲三店街,即龙丘.此言差矣!".笔者认为"河东狮吼"源自新洲,此言并非"差矣"!据史料记载:自晋代至元末新洲三店皆称之为"龙丘".元末明初,诏令移民,有邱.黄.萧三姓从江西迁来,遂名"三家店",

楚天都市报11月10日刊登有《“河东狮吼”应是源自麻城》一文云:“看了11月3日的《“河东狮吼”源自新洲》,该文认为陈季常“遁”在新洲三店街,即龙丘。此言差矣!”。笔者认为“河东狮吼”源自新洲,此言并非“差矣”!据史料记载:自晋代至元末新洲三店皆称之为“龙丘”。元末明初,诏令移民,有邱、黄、萧三姓从江西迁来,遂名“三家店”,俗称“三店”。龙丘之名渐湮。

河东狮吼关咏荷 河东狮吼的典故出自新洲三店街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龙丘在湖北黄冈北一百二是里地。宋陈慥居此,以地为号。”陈慥,字季常,初号静庵居士,“遁”在新洲三店(龙丘)后,自号为“龙丘居士”,人称方山子,天下皆知。据笔者考证,陈季常“遁”在龙丘在先,后移居歧亭北之杏花村终老。

河东狮吼关咏荷 河东狮吼的典故出自新洲三店街

今新洲三店街保存有清代《重建三元宫记》石碑一块,碑刻:“龙丘西隅,兰若林立,而以三元宫及其上玉皇楼为最古。此地北有“慈恩塔”,南有“濯锦池”,为苏子瞻访陈季常所游憩处。

……”明、清《黄州府志》《黄冈县志》均载:“龙丘。城北(黄州城——引者注)百二十里,三家店,元至正间邱、黄、萧三家自豫章徙居因名,宋陈慥,号龙丘居士以此。南有“濯锦池”,北三里为“慈恩塔”,东坡与慥游憩处也。”今“慈恩塔”已废,“濯锦池”尚在,传该池为晋代石崇遗迹。

河东狮吼关咏荷 河东狮吼的典故出自新洲三店街

清《湖北通志志余》《湖北旧闻录》均录有苏轼“临江仙”词一首,该词前小序云:“龙丘子自洛之蜀,载二侍女,戎装骏马,至溪山佳处辄留。见者以为异人。后十年筑室黄冈之北。”词云: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山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蜀路,却是洛城花。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初斜。十年不见紫云车。龙丘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毫无疑问,词中所云“龙丘新洞府”,应是陈季常“遁”在龙丘的新居所。清代学者宋必达在《龙丘考》一文中说:“明代王一鸣先生《黄冈论》,称其山川灵秀,地气凝聚,衣冠之族多在此。赵宋陈季常亦于是寓,与苏团练为知交,已明明指龙丘矣”。

“陈季常是否与新洲三店无缘”,还有一则故事可窥真谛。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黄州路遇陈季常后,一次,苏轼带书僮从黄洲至龙丘专程拜访陈季常,小住数日,在返回黄州时,陈送苏至龙丘北五里邹家大塘桥头(今三店街西黄村),苏劝陈回,陈曰:“吾辞吾身送,难舍故人情,吾将心送五里”。

苏走后,陈良久不去,伫立桥头……,苏和书僮一路再行,又约五里处,书僮问苏:“公与陈公至交也,陈公何不远送公?”苏答曰:“吾与慥君子之交,他在桥头心送我们哩。

”书僮不信,执意要回去一探真假,苏让书僮即去即回。于是,书僮策马扬鞭跑到桥头,陈季常果真在此未走,书僮上前问之,季常答曰:“难舍故人情,吾将心送五里。”书僮感慨地说:“我真服了苏公!”后人为了纪念此事,改该地名为“服苏地”,桥曰“心送桥”,并立碑传承。后碑毁于兵祸,桥今犹存。

“河东狮吼”究竟源自何处,读者应已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