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激光招聘 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追光之旅 永不停歇
1971年,华工设立激光课题组,开启了中国激光技术研发的序幕。作为中国激光技术和行业的发源地,华工激光伴随着中国激光,从无到有,一路向前……
2017年,华工科技年营收近50亿,其核心子公司华工激光无论装备技术、工艺研发、还是应用开拓,均是取得骄人业绩的行业翘楚。作为中国激光工业化应用引领者,华工激光始终以“为制造的更高荣耀”为宗旨,引领中国“智”造澎湃向前。
本期“光谷巡礼”,我们走进华工激光,听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讲述华工激光的成长历程以及对未来的战略布局……
入行18载
见证中国激光产业“从0到1”
邓总是激光行业里的“老人”,入行18载,经历了中国激光产业从无到有,也见证了武汉光谷从启动到兴盛的全过程。对于中国激光,对于华工激光,他都感慨良多。
18年前,国内激光技术尚不成熟,激光应用尚未兴起,从小功率的激光打标机到大功率的激光切割机,技术几乎全被国外垄断;而18年后,国内激光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大的应用市场,而国内技术也是蒸蒸日上,现在国内公司有些已是出色的系统集成商,有些已是核心技术的领导者,行业的“独角兽”。
那时,武汉还没有“光谷”一说,而武汉地区从事激光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的公司只有华工激光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如果说最初是激光技术助推了光谷,那么后来就应该是光谷成就了激光产业。”武汉的人才优势、光机电多学科的交叉互联,培养了一大批国内激光加工专业人才,正是这些人才带领这个产业快速发展,他们或创立公司,成为行业领导者;或作为技术骨干,带领企业技术革新。
大族激光、华俄激光、嘉铭激光、逸飞激光等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雨后春笋般萌发,进而壮大。
邓总说:“这18年,国内激光产业是翻天覆地。”华工激光作为中国激光产业的主要贡献者,亦是如此。
1997年3月,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制,成立华工激光。
2002年,华工激光由校园整体搬迁至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企业开始规模化发展,激光研发和生产涉及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
1997年,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制,成立华工激光。2000年,华工科技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家以激光为核心产业的上市公司,被称为“中国激光第一股”。深知激光切割市场国内外的差距巨大,华工激光上市后便开始积极布局全球,全资收购以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制造为主的澳大利亚公司——Farley•Laserlab,从此迈出了中国激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如今,华工激光已形成了完整的激光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制造、汽车制造、白色家电以及快速消费品等行业,极大地助推了中国制造业工艺水平的提升。“华工激光现在不仅是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更是激光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现在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邓总介绍。
瞄准目标
实现激光应用的全面开花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关注的热门话题。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支撑。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激光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和新的激光应用领域的开拓,激光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替代和突破传统的制造技术。
华工激光目前的两大核心应用领域是汽车和消费电子,其中新能源汽车是汽车领域的一个新的应用方向。
2016年,华工激光联合院校及多家知名车企共同自主研发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汽车制造领域中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国产化,打破国外在此领域40多年的垄断历史,彰显了华工激光在汽车制造激光智能焊接、切割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不满足于在传统汽车车身激光焊接领域的领先地位,华工激光自主研发国内首条新能源汽车全铝车身焊装生产线,也于今年量产上市,打破了核心技术为欧美日韩垄断的局面;推出漫威系列光纤激光切割机、奥博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等新品,延伸“智能制造”产品价值链。
华工激光的高端激光装备和工艺技术,例如切割、焊接和打标等在汽车、3C消费电子以及精密材料等众多加工领域都大显身手
在消费电子领域,抢抓OLED行业产能转移机遇,突破显示面板工艺、皮秒激光成丝切割工艺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全面屏全自动切割、蓝宝石加工等设备,焊接、微加工等产品业绩再创新高,开发定制专业的非标自动化设备,工作站及自动化生产线。
针对家电行业,推出紫外大幅面打标设备,突破了曲面异形加工瓶颈,填补了市场应用空白。在微加工领域,掌握皮秒激光成丝切割工艺、高精度光机电协同控制技术等单元技术。同时,积极融入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新能源市场,推出电芯盖板自动封口线、极柱软连接自动焊接系统等一整套激光加工解决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车装上强力的“心脏”。
加强装备与装备之间的互联,华工激光积极布局,专门研发相关软件,给客户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对设备的使用效率、工作状态进行随时监控。以激光为立足点,华工激光还开拓了检测、自动化生产线等业务,进一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同时,瞄准激光微加工激增的需求,面向切割、钻孔、打标、去除等多个微加工领域,推出适用于玻璃、蓝宝石、陶瓷等多种脆性材料的整套解决方案,未来微加工还将在半导体行业及各种精细行业延伸产业链。
未来华工激光希望建立完整的智能工厂,践行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追光之旅”永不停歇
为制造的更高荣耀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邓家科表示,借助公司多年来在激光工艺、技术以及激光光源等领域积累的优势,将不断挖掘更多新的激光应用,“我们秉持的是‘1 N’的理念,即1 个激光技术向N 个行业拓展,360 度全方位对接细分行业应用;而在这N 个行业应用中,又要发掘出其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以实现多维度的创新突破。
未来激光装备产业将朝着光源高功率、高精度,激光智能设备多维度、大幅面、复合功能等方向发展。基于自动化的激光系统装备将与产品生产线紧密结合,使得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化、更加高效,在工业制造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打造核心技术竞争力依然是企业的‘致胜法宝’。例如,需要向更高的智能制造转型,围绕激光或激光应用的企业,除了做激光业务外,也可以延伸到其它板块,如自动化。以华工激光来说,我们在苏州成立了一家自动化公司,专门对接智能手机的智能加工业务。”邓总表示。
此外,自2015起至今,华工激光已陆续在河北沧州、江苏宿迁、陕西宝鸡、四川成都建立了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近几年来,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布局全国,探索国家创新平台新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区域中心的资源优化与调配,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华工激光深度融入各地产业中,全力推动地方制造业向高端升级转型,助推这些区域迎接“光制造”时代。
激光应用,工艺先行。邓总进一步解释道:“决定激光技术能否真正应用于某个领域的关键,其实是激光技术在这个应用中的工艺技术是否得到实际解决。我们希望能够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以综合应用展示华工激光的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而非展示某一种技术手段。”
布局全产业链、实施“1 N”、融入区域经济、从激光装备向智能化产线转型……这些只是华工激光发展战略上的一部分,而他们想做的,还远不止这些。在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用激光“智”造,推动中国“智”造的道路上,华工激光必将书写更多辉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