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资情调的地方 酿酒业发展成熟的宋代与他们的小资情调
宋朝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前承汉唐之制而有进一步的发展,开启明清乃至近代社会历史变化的端倪,显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转折的新特点。熟知历史的人也都知道,大宋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就是善于用”酒兵“者。他经常以酒为工具,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宋朝的酿酒工业,是在唐朝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在中国酿酒史上处于提高期和成熟期,大量酿酒理论著作问世、蒸馏白酒的出现,酤酒业继承和发展唐代经营思路,标志着酒文化的成熟和大发展。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得汴京和临安等大都市空前的繁荣起来,人们对酒的消费,需求量大增。
另一方面,粮食的丰足,酿酒业技术的成熟,使酒类品种增多,酒的质量提高,酒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宋代的酿酒业,上至宫廷,下至村寨,酿酒作坊,星罗棋布。分布之广,数量之众,都是空前的。
老百姓饮酒更是成为常事,无酒不成席的民俗已经形成并流传于世。当时的高官、文人雅士、僧道等各界人士都喜欢饮酒,留下许多与酒有关的逸闻趣事。北宋大文豪苏轼不仅写下为数众多的酒诗,而且他本人就擅酿酒,在贬官黄州时就自酿“蜜酒”。
宋代饮酒之风,与汉唐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刺激了酒文化的发展,譬如文人之间的行酒令。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就是行酒的盛况。宋代文人饮酒行乐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形成了许多慢词、小曲等,许多词牌名在长期的行酒游戏中被固定下来,诸如调笑令、天仙子、水调歌头、荷叶杯、醉公子、南乡子等,可见其小资情调。
宋史学者李华瑞先生曾经根据北宋熙宁十年的酒课总额,估算出这一年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酒至少有15900万余斗,酿造这批酒需要消耗大米1600万石。1600万石大米是个什么概念?以一人一年需6石口粮计算,1600万石米可供260万余人吃上一整年。从中也可以看出宋代酒业的发达。
而且,在我们贵州仁怀的茅台镇还出土了宋代官窑遗迹,这是贵州迄今为止出土的最为全面的宋代酿酒作坊遗址。作为中国酱香酒的发源地、原产地和主产区,宋代官窖遗址的发掘成为中国国酒之乡茅台镇更有利的注脚。
6个方形发掘坑(窖池)内,窖池壁上条石的菱形图案、卷枝花卉等清晰可见。现场考古和酿酒专家介绍,这一遗址的酿酒作坊要素十分完整,“经复原后,是目前全国最大、最早的宋代窖池!”
可见,宋代的酿酒业真的发达,茅台镇作为中国酒都也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