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坚党费 王愿坚《党费》读后感1200字
"是的,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数字计算的,一个共产党员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的献身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黄新同志为了宝华"我"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此深挚的党员情让人为之动容。 "每逢我领到了津贴费,拿出钱来缴党费的时候;每逢我看着党的小组长接过钱,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候,我就不由得心理一热,想起了一九三四年的秋天。
......"小说就在"我"的回忆中开始了。作者把主人公黄新放到白区那个艰苦的环境中,并将她置于一种极端残酷的境遇里,让她在亲情与"党费"、生与死之间迅速作出抉择。
为了党的革命事业,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表现出她对党的无限热爱与极端忠诚。正是这种似乎有点残忍的精神美,使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具有了不灭的光辉。
小说以"我"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为叙述重心。敌人为了整我们,使出了一个叫做"移民并村"的绝招;把山脚下、偏僻的小村子的群众统统强迫迁到靠平原的大村子去了,切断了我们和群众的联系,各地的党组织也被搞乱了,要坚持斗争就得重新组织。
于是就出现了"我"与黄新同志的两次见面。第一次着重刻画黄新沉着、机警、和善的性格以及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使"我"与她在感情上有了交流。当我离开时,她又叫住了我,将两块银洋递给我,"程同志,这是妞他爹出征以前给我留下的,我自从"、“并村”以后好几个月也没有缴党费了,你带给政委,积少成多,对党还有点用处。
"这里是第一次提及党费,在外界环境相当恶劣的情况下,黄新还不忘党费的事,那背后对党的忠诚和那份深厚的党员情可想而知。
最后在我的坚持下,没有把钱带走,而是换成了一些实用的东西,当做党费。这里提及党费,也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第二次见面,通过黄新从女儿手里夺下咸菜的感人细节,表现了她为了革命的胜利甘愿忍受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进一步坦露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接着,小说很有层次地描写了黄新在白狗子来搜捕、临刑前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她镇定从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为了保护"我"的安全,她选择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敌人面前她毫不畏惧,显示了一个党员的高风亮节。 整篇小说正是在"我"叙述的故事中,随着情节的推进,一步步地揭示出这位普通的女共产党员内在精神的崇高与壮美。
故事的结尾,作者被她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再也抑制不住汹涌的革命激情,他发出的感叹也传递给了读者。小说以战争为背景,但没有写战争的残酷,环境的凶险恶劣,而是在如此严峻的战争场面背后,用朴素而又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党献身的故事,浸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小说在叙述结构上也颇具匠心,它截取白区生活的一个断面,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在七千字左右的篇幅里完成了故事讲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这是抗日战争生活中一个短小的片段,但却以小见大,含蓄隽永的表现了一个普通党员的美好心灵,歌颂了共产党员为党牺牲的崇高品质。小说语言清新质朴、又带有地方特色,使人有一种亲切之感。作者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力,不断向人物的内心深处挖掘,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丰富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真实可感。
缴党费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但透过党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党员的义务,更是那份对党的热爱,那份有心而生的党员情。简单的话语,坚定的行为是她对党最好的证明,这岂能用党费来计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