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张五常 相比林毅夫 诺奖明显忽视了张五常的原创贡献
然而,我认为这次颁奖对张五常不公平。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提供的证据(见证据一),Ostrom 的贡献之一是对“公地悲剧”的挑战。传统认为,资源要么彻底私有,要么彻底公有,否则就会被争用行为耗尽其价值。但 Ostrom 指出人们会自发地衍生出某些规则,从而降低非私有资源的价值损耗。
根据 Ostrom 自己为 2008年版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的“公地悲剧”条目(见证据二),她也确认了自己的贡献。这两项证据都表明,她这一贡献的最早依据是她在1990年发表的一本书。
但是,我们知道,张五常早在1974年的一篇论文“价格管制的理论”里(见证据三),就明确地阐述了同样的思想。张五常写道:“在存在非排他性的收入,以及它具有耗散的趋势的情况下,与此有牵连的每方当事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把耗散减到最小。
”由于张五常在公共财产的治理方面的洞见,他被邀请撰写1987年版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中的“公共产权”条目(见证据四),这个条目也重申了人们会设法减少公用资源耗散的见解。
要指出,1987年版的《新帕尔格雷夫辞典》里张五常所写的四个条目(包括“公共产权”),在2008版里都被剔除了;而在2008版里 Ostrom 所写的“公地悲剧”条目,则不仅没有提及该辞典1987年旧版里张五常写的“公共产权”条目的内容,也没有提及张五常1974年的论文。
这是说,被2009年诺贝尔颁奖委员会高度评价的洞见,至少在张五常1974和1987年的两件作品中可以完全清楚地看到原型,而 Ostrom 被认定的相关贡献,则最早只能追溯到其1990年的作品。根据上述四项证据,我认为2008年的Ostrom博士和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均明显忽视了张五常早在1974年就作出的原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