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成都发布《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18)》
成都市发布《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18)》
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文/图
11月6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18)》(简称《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2018年成都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坚定绿色低碳发展信心。据悉,这是成都连续第二年发布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蓝皮书。
创新实施:
绿色低碳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并举
《报告》多层次、多维度展示了成都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成都的重点工作,融入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新特点。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旷良义介绍,根据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报告》汇总全市20多个市级相关部门、22个区(市)县、近30余家典型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效,围绕构建绿色低碳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六大体系,展现了各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进展与成效。
旷良义解读,与去年相比较,《报告》增加了环境质量改善专章,融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充实环保基础设施补短板内容,展示绿色低碳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协同发展的新方向;同时,筛选了十大典型案例,展示产业发展、场景营造、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经验做法。
此外,为发挥制度刚性约束作用,《报告》汇总了绿色低碳发展评价考核体系。2018年,成都将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污染物减排作为约束性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评价体系以及成都市委市政府对区(市)县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
]article_adlist-->瞄准高质高效绿色产业体系和生产方式高质高效的绿色产业体系和生产方式,是成都的重点着力。据《报告》发布,2018年五大先进制造业和五大新兴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
8%、9%,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加快“转”,2018年,成都同步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动态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953户,完成49户造纸、化工、砖瓦窑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六大高耗能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比重同比下降1.
7个百分点。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体系也在加快构建,2018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5.79%。一手做“加法”,2018年,加快构建氢能产业链,西南地区首个加氢站和首批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运,氢能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新能源汽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9.
5亿元、同比增长30%。一手做“减法”,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燃煤锅炉淘汰及清洁能源改造1873台、年减少煤炭消耗量173万吨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460万吨,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58.8%。长远布局:
构建绿色低碳城市形态 成就美丽人居生活
选择地铁、共享单车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新能源汽车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出现,天府绿道连线成网……一座绿色低碳城市正在加速长成。
2018年,成都捧回“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这是肯定,也是动力。
绿色,成为成都的城市底色。2018年,成都累计新增绿地1780万平方米,建成天府绿道2607公里,完成营造林面积22万亩,建成4个森林小镇、25个森林康养基地等绿色新业态。
低碳生活方式也日益成为成都市民的新风尚。实施绿色出行方面,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6.91万辆,建成充(换)电站418座、充电桩1.4万个;“蓉e行”低碳出行平台累计申报私家车停驶车辆1.6万台次,减排二氧化碳3000余吨。
在绿色办公方面,成都建设“虚拟公务仓”,利用互联网建立公物在线租赁平台,全市公共机构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2.84%、2.86%、2.91%和3.12%。
绿色生活方面,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着力解决垃圾分类“前分后混”难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5.2%。
“成都即将出台《成都市关于建立“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构建自生长、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碳惠天府”以公众减排积分奖励、项目减排开发运营为主要路径,构建人人关注、参与、共享的碳普惠机制。